坚守永恒的信念
——追忆陈浅伦烈士的妻子唐素珍
秦 晋
在西乡历史上,诞生过一位红军军长,他叫陈浅伦,廷水人,曾在上海、西安从事革命斗争,1928年入党,1932年返回汉中,任陕南特委书记,组织开展学生运动和武装斗争。1933年2月任红二十九军军长,同年4月1日,在军部驻地马儿岩遭已被收编的原神团头子张正万部袭击,突围后在磨子坪被捕。6日,在刑场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年仅27岁。
陈浅伦军长的夫人唐素珍,西乡廷水人,和陈浅伦青梅竹马。早年追随信仰,跟从丈夫闹革命。马儿岩事变后,被扣上匪属罪名,横遭官府欺凌。在白色恐怖下,她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珍藏着丈夫的信物,在大巴山东躲西藏几十年。新中国成立后,唐素珍情怀不变,本色不改,平淡生活一生,不要特殊照顾,坚守永恒的信念,无愧于烈士的英灵。
一
唐素珍,女,1906年出生于西乡县廷水乡庙垭村一个富裕家庭。“小脚一双,泪水一缸”。受封建礼教禁锢,自小遭缠脚厄运,饱受小脚痛苦。1925年夏,进步青年陈浅沦在私渡河、廷水一带组织“大脚会”,动员妇女放足,但当时封建家规甚严,年轻妇女身受种种约束,不能走出家门,宣传很难深入。唐、陈二家相隔不远,唐素珍受进步思想影响,不仅率先放足,还主动为“大脚会”充当联络员,成为陈浅沦的得力助手。她走家串户和缠脚妇女接触,教唱放脚歌谣,“小脚女子真苦恼,下轻上重风吹倒;我说大脚真正好,又能走路又能跑;女子放足决心下,爽爽快快乐陶陶”。随着放脚歌谣的传唱,扩大了宣传效果。她还联络一些小媳妇、大姑娘剪大脚鞋样,做放足布鞋,使这项解放妇女的放足运动搞得有声有色。唐素珍显露的进步思想和组织才能,深得陈浅伦认同,加之俩人青梅竹马相互了解,在革命工作中产生了感情,随即结婚成家。婚后不久,陈浅伦从汉中第五师范毕业后,接着去上海求学,1928年在上海劳动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上海武装起义中被捕入狱,因身份未暴露,一年后保释出狱。1931年6月,陈浅伦返回西安任中共西安市委组织部长。1932年2月,陈浅伦被派回家乡,任陕南特委书记。其间,除了新婚之初和陈浅沦任陕南特委书记期间,夫妇俩有暂短小聚,其余时间都是劳燕分飞,相思两地。
二
1930年前后,廷水大旱成灾,加之兵荒马乱,追查革命党甚嚣尘上。唐素珍也屡屡遭扰,只好随父母去城固一远方亲戚家避祸,直到1932年2月,陈浅沦受命返回汉中,以《新秦日报》记者、联立中学训导主任、女师教员的身份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时,才接她到汉中相聚。当时,在汉中东关一家药铺后院,陕南特委机关租用了几间厢房。唐素珍担任特委的联络员,不仅要保管党的秘密文件,还负责保管枪支弹药。特委机关经常召开秘密会议,唐素珍则抱着孩子在门口放哨。会后还要给远道的同志做饭。有时还要提个菜篮子,走街串巷,观察和探听敌情。有一次,她接受任务,化装成回娘家的农妇,带着重要文件,骑着毛驴,通过敌人两道岗哨,渡过绕道上水渡,渡过汉水,到龙岗寺附近,把文件送给游击队,其他短途的送信和传递消息就更多了。
在陕南特委工作期间,联络点时常被敌特骚扰,经常需要转移地方。虽然担惊受怕,但唐素珍能和丈夫团聚,心情十分愉快。1932年,汉中地下党发起的"红五月"抗日救亡学生运动中,因公开宣传抗日主张,陈浅伦和部分进步师生被捕。唐素珍多次前去探监,给丈夫送去衣食,还及时将党的营救信息转告丈夫。陈浅伦因没有暴露身份,三个月后,经党组织和进步人士营救出狱。那时革命经费接济不上,她就变卖自己的首饰,帮组织解困。陈浅伦的薪水大都投在革命斗争上,日常生活缺钱,吃糠咽菜是常事,唐素珍从不叫苦,靠拆东墙补西墙来维系。1931年8月,陈浅伦到西乡、城固一带组织革命活动,唐素珍也回到廷水竹园子老家,这里成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当时,陈浅伦发动家乡的青壮年农民参加游击队,同时争取和收编了当地一些神团武装,组建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在秘密策划私渡河鸡公田起义,准备打出红二十九军的旗帜时,由于叛徒泄密,起义失败,陈浅伦夫妇脱险回到汉中。
1933年初,陈浅沦夫妇再次回到家乡,在西乡、城固边境组织武装斗争。在红四方面军的帮助下,陕南党组织在马儿岩周围建立了十多个村庄的苏维埃政权,并成立了西乡城固边区革命委员会(后改为苏维埃政府),游击队也扩大到1000多人。同年2月13日,陈浅伦、李艮在西乡私渡河主持召开军政大会,宣布红二十九军正式成立,陈浅伦任军长,李艮任政委。全军共2000多人,军部设在马儿崖。这里距廷水百里之遥,唐素珍毅然让亲弟弟唐起勋担任交通员,为红军传递信息,接替她为革命效力。
红二十九军的成立引起白军极大地恐慌,他们买通混入革命队伍的神团头子张正万,企图里应外合剿灭这支年轻的红军队伍。1933年4月,马儿崖传来噩耗,神团头子张正万与敌军里应外合,袭击了红二十九军军部,陈浅伦壮烈牺牲,年仅27岁。此后,唐素珍不仅失去了丈夫,还被扣上“匪属”的罪名,官府和劣绅不断上门骚扰,唐素珍不得己隐姓埋名,躲藏到人迹罕见的大巴山中。在逃难的日子里,她冒着极大的风险,一直贴身带着浅沦烈士的照片,还珍藏着陈浅伦的书箱和笔砚等遗物,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唐素珍东躲西藏,在大巴山(南郑县境内)一直坚持到陕南解放。解放军进驻汉中后,曾接替陈浅伦负责陕南特委工作、时任十九军政委的汪锋便派人四处打探,寻找陈浅伦烈士的遗孀。几近周折,方才找到。唐素珍欣慰地走出深山,与老战友见面。汪锋告诉她,1945年4月, 中共中央组织部将陈浅伦列入《死难烈士英名录》,并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追认为革命烈士。唐素珍含着热泪向老战友述说了这些年的艰辛和对党的忠贞,把珍藏的浅沦烈士的照片和遗物,捐献给了党和政府。如今,这些珍贵的历史史料被存放在红寺湖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马儿岩事变后,叛匪张正万本以为可以邀功请赏,在国民党部队捞个一官半职。但兔死狗烹,对张正万,汉中绥靖司令部已觉得没有利用价值,只给了两个赏钱而已。如丧家之犬的张正万,听说我红四方面军在四处缉捕他。惊恐万分,只好逃离陕南,据说在赴川途中遭内讧被杀。跟随张正万叛变的张万贵、刘忠信、严明发等匪徒,于1961年经政府公审被枪决,其他参与马儿岩事变的人员被分别判处死缓或徒刑。
三
解放后,唐素珍被安置在南郑县,受到当地政府的妥善照料,但她从不居功自傲,不要组织特殊照顾,坚持参加生产劳动。她一生俭朴,认为粗茶淡饭足矣。那些年,陈浅伦烈士的很多老部下,在祖国大江南北担任要职,都纷纷邀请她前去观光修养,她让孙儿们一一写信婉拒,说不能打扰人家的工作。
1980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在汉中开会,唐素珍应邀出席,在主席台就坐的她,依然穿着蓝布袄、黑棉裤、粗线袜。手工布鞋,一副朴素装扮。当时,来自北京、西安的领导对她表示亲切的慰问。一位当年曾在陕南特委工作、现担任要职的的领导还给唐素珍写信,问她有什么要求,可以帮助解决。她的外孙女想借此关系找个工作,唐素珍训斥道:“人要知道轻重,不要心里穷,做事要对得起你外爷。”她说服外孙女,在农村安了家。与陈浅伦短暂年华,相濡以沫。唐素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同陈浅伦融为一体、须臾不分了。
1978年冬,唐素珍因高血压、心脏病在南郑县医院住院。西乡县党史部门前去慰问时,唐素珍病重已不能下床,但谈及四十余年前红二十九军斗争事迹时甚为兴奋,凭记忆一气道出了她熟记的一首红色歌谣。据她说,这还是在陕南特委机关工作时,由马儿崖去的同志传给她的。除末一段字句有所添补外,其余全系原貌。题目《十二月小唱》系访问者所加。歌谣全文如下:“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贺新春,奴家丈夫漂在外,如今不知死和生;二月里来是花朝,杏花香罢李花飘, 想起丈夫与哥嫂,可恨劣绅与土豪;三月里来是清明,家家户户上祖坟,人家坟上飘白纸,奴家坟上冷清清;四月里来四月八,家家户户把秧插,奴家田里无人种,老少跑反怕归家;五月里来是端阳,可恨军阀与劣强,只顾招兵与买马, 到处抽捐又派饷;六月里来炎热天,工农兵士真可怜,彻明昼夜不歇气,一身晒得似油煎;七月里来七月七,民团土匪把命逼,奸掳抄杀还不算,出外抢柴又抢米;八月里来是中秋,豪绅地主把租收,一斗半升都要去,逼得穷人无路走;九月里来是重阳,贪官污吏似虎狼,逼得穷人不顾命,逼得穷人举刀枪;十月里来小阳春,穷人抱团齐蓬蓬,土地革命一把火,穷人心里暖烘烘;冬月里来天气寒,身上单薄无衣穿,肚中饥饿心里忍,游击队里好过年;腊月里来梅花开,村里成立苏维埃,穷苦人儿抬了头,红军来了幸福来”。
1982年2月16日,唐素珍因病在南郑县逝世,终年76岁。南郑县委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1984年,西乡县剧作家刘粤基以唐素珍为原型创作了歌剧《大脚会》,介绍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风起云涌的革命活动,剧本发表在《当代戏剧》杂志上。汉中几家剧团排练公演。1989年,西乡县作家张树岗以陈浅伦和红二十九军革命史创作了电视剧本《午子风云》,后由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著名导演刘苗苗拍摄成八集电视连续剧,在各大电视台播放。剧中再现汉中那段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史,对陈浅伦、唐素珍的革命爱情故事也多有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