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余少松
【编者按】根据省委统一安排,陕西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26日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举行。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委高教工委、省委党校、省社科院、团省委、省社科联、延安市委、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共50余人出席会议。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分别就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时期毛泽东对民主的思考及启示、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以及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文化思想、青年观和领导艺术与人格魅力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任宗哲主持。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中国化的高度体现,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起来而形成的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和赋予群众史观中国特色的一大理论创新,群众路线已然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成为党的重要的政治优势和执政资源。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真谛和精髓。能否坚持毛泽东的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不仅关乎到能否彻底坚持发展了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重要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党的根本性质和生死存亡。值此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省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们重温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对于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弘扬毛泽东的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毛泽东在创立党的群众路线中的理论贡献
毛泽东是群众路线的主要创立者,他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群众史观和认识论,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提出了一整套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群众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主要内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指导思想,批判地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突破了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全面论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及其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提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等一系列光辉论断,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群众史观,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特质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从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群众史观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动力和创造者的群众史观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石,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一个独特贡献。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主要观点有: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负责与向党负责的一致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的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等等。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中。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每一时期、每一阶段的每一论述,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生动表述和继承创新,也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统一,代表了中国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人民大众性。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基础、力量源泉与方法指引,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优势和根本保障。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和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各项事业的立足点。只有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放在一切依靠群众的基点上,才能充分调动和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党的各项事业的胜利完成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三、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是党治国理政的智慧之源
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还是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都把群众路线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并提出了“治国就是治吏”的思想。他把群众路线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联系起来,特别注重保护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着的巨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并将群众路线视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他还将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参加劳动,与群众同甘共苦,向群众寻方问计,作为践行群众路线、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基本工作方法,并以此作为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并使群众认识到这些路线、方针和政策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从而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化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四、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保证党不改旗易帜的免疫防线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抵制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增强党的历史自信,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领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内外敌对势力鼓吹历史虚无主义,诋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只起破坏作用”,指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误入歧路”,贬损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特别是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指导作用,割裂、对立和否定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等等,都是企图瓦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依据和思想根基,涣散和弱化主流意识形态,使人们在政治上、思想上丧失警惕,容忍和接受隐藏其中的去史灭党、改旗易帜的图谋。我们要自觉坚持毛泽东的群众史观和群众路线,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历史的、实践的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读和运用历史,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党史姓党”,强化阵地意识,提高鉴别能力,对历史虚无主义予以针锋相对、据理批驳,以正本清源、去伪存真,防止谬种流传,真正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使更多的党员和群众集结在党的旗帜下,自觉捍卫真理、捍卫党的旗帜,避免苏共亡党时被群众唾弃、2000万党员中“竟无一人是男儿”的悲剧在中国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