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工作】留坝县红色革命基因保护与开发利用

来源:  时间: 2020-12-08  阅读量:

留坝县红色革命基因保护与开发利用

王成林

 留坝县位于秦岭南麓,汉中市北部,地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县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近年来,留坝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结合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加大红色旅游开发,初步形成了红色革命基因保护和利用机制。为进一步做好红色基因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留坝红色旅游的后期发展,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几点考虑。

一、留坝县红色革命基因保护利用现状

(一)留坝县红色资源现状

1.留坝革命和建设时期遗址众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留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都曾英勇斗争,艰苦奋斗,创造了许多奇迹与辉煌,也留下了大量红色遗址遗迹。据调查,全县有革命遗址12处,具体分布在江口镇、玉皇庙镇、武关驿镇、马道镇、青桥驿镇。其中:重要机构旧址4个,即红二十五军军部江口旧址、江口党小组遗址、江口苏维埃政府遗址、马道核桃坝农会遗址;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4个,即江口民团起义投红军遗址、太白垭战斗遗址、青桥铺战斗遗址、玉皇庙农民起义旧址;革命领导人故居2个,即谭文学故居、汤自恒故居;纪念设施2个,即玉皇庙红军标语旧址、江口镇石垭子红二十五军战斗遗址。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遗址40处,遍布全县各镇。

2.留坝县红色历史资源丰富。1920年10月,受五四运动之后国内革命潮流不断涌起的影响,在玉皇庙爆发留坝现代历史第一次农民起义,打击官府剥削压迫,在穷苦群众中播下了反剥削、反压迫、争取自由解放的种子,为中共党组织在留坝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1927年国内大革命失败后,30多名汉中籍共产党员受上海中央局的派遣陆续返乡,党的活动逐步渗透到留坝,开始有党组织派出的侦察人员到留坝秘密活动。

1932年11月,徐向前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陕南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协助中共陕南特委建立了地方游击武装,留坝的马道、青桥驿等地成为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的重要活动区域。在留坝县青桥驿蚂蝗沟建立了第三游击大队第十二赤卫队,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会组织,有青桥铺伏击国民党三十八军运输队、东沟太白垭战斗遗迹。

1935年7月下旬,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领导的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江口镇,击溃当地反动武装冯雨三民团,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政策,镇压地主恶霸,成立苏维埃政府,号召穷苦人民开展革命斗争。10月,鄂陕、豫陕特委合并为鄂豫陕特委,整合游击武装力量,组建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转战鄂豫陕边界地区,在陈先瑞、李隆贵的领导下多次在留坝的柘梨园、桑园坝、江口等地开展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在汉中上学的留坝籍学生—汉中“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员李善回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建立留坝“民先队”,先后到庙台子、玉皇庙、江口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41年7月,中共南城褒边区委遭到敌人严重破坏,区委书记李文芳成功越狱,为躲避敌人缉捕,化名林英,到江口镇隐蔽,并秘密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地下党员,同年12月成立留坝县“江口党小组”及共青团组织。1942年2月,江口党小组组长杨汉英被国民党关押,党小组仍然坚持斗争,至1946年停止活动。

1943年4月,原华阳苏区领导人孙鸿在太白县成立秦岭游击队,经常活动在留坝江口、桑园坝,打富济贫,为穷苦群众伸张正义。

1945年8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王震的率领下,由鄂豫陕边区北进,途经留坝桑园坝、江口、玉皇庙,击溃反动武装留坝自卫队,在江口镇开仓放粮,救济穷苦群众,宣传革命道理。

1949年12月2日,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六十军一八○师五三九团解放留坝县城。12月7日,留坝县委、县人民政府宣告正式成立。      

还有胡耀邦调研指导留坝县社教开会会址、知识青年下乡居住点、农业学大寨兴建的水利设施、三线建设部分项目等遗址遗迹。

这些红色资源是留坝县宝贵的历史财富,值得深入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

(二)留坝县红色资源挖掘利用情况

近年来,留坝县委、县政府围绕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重视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深入挖掘整理历史资源,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对革命遗址进行修复性保护。2015年,多方筹措资金修建了8200平方米留坝县江口镇红色文化广场。对玉皇庙“饿饭的穷人快来当红军”的标语进行登记,整治旧址周边环境,修建停车场和卫生间,方便游客参观。二是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企业在玉皇庙镇两河口三线建设项目遗址,利用旧房改造建成陕南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布置展区6个,陈列收藏物品近10万件,其藏品位居陕南民间收藏第一。每年接待党员干部、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上万人次。三是整修红二十五军纪念设施。2017年在红二十五军石垭子战斗遗址,重新修建了红二十五军纪念碑。同时对红二十五军军部江口旧址进行修复,维修院内面积840平方米,改造房屋8间,布展288平方米;修建广场220平方米,完善配套设施。2018年8月正式开馆,截至2019年底共计接待参观615批9207人。四是建设中共留坝县历史陈列馆。为弘扬和传承留坝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2018年在县委党校旧房布展266平方米,通过图文、实物、电子查询、影像等形式,展陈了1921年党的成立至2017年,留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发展历程和光辉成就。截至2019年底接待参观285批4080人。五是编纂党史学习辅助教材。向社会、各单位和退休老同志广泛征集历史资料,自2018年5月开始对中共留坝县历史基本著作进行修订;组织力量拍摄《红二十五军在江口》《留坝走进新时代》党史专题片,编写《紫柏星光闪耀》《留坝红色歌谣》,为党员干部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提供辅导教材。六是举办红色旅游研讨会。2018年,结合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开馆,留坝县承办了全市红色旅游研讨会,省市党史界和县区分管领导60余人参加,交流了红色基因保护和发展红色旅游的建议,进一步扩大了留坝红色历史资源的对外影响。

留坝县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发展红色旅游,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对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留坝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红色资源开发难度大。留坝红色资源虽多,但大多数遗址消失,无法恢复。目前仅对红二十五军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利用,恢复了军部旧址,建纪念碑一处,对玉皇庙红军标语进行了登记保护。由于军部、红军标语旧址房屋产权没有得到解决,这两处资源无法进行扩展布展面积、增加新的内容和现场教学设施。无法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得不到专项资金支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色遗址遗迹也都失去原貌,可开发利用的点很有限,全县红色资源可利用体量较小,形不成规模。

(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资金缺乏。恢复、建设红色遗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县本级财政全靠国家转移支付,自有财力投入项目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有可开发的点没有资金保障。已经建成的设施,县财政也无法每年固定预算管理、维修资金。有新扩展设置面积、增加新的展示项目的资源,省市却没有这方面专项资金支持,严重制约着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特色资源挖掘不够。由于缺乏专业力量,对现有红色资源深度挖掘、总结提炼不够,尤其对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八路军三五九旅、江口党小组的活动等资源没有新的研究成果。结合特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培训不够紧密,还有提升空间。主要是缺乏对资源整合、研究分析,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文章做得不到位。

三、保护利用红色革命基因的对策

(一)建立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的保障机制。留坝属于革命老区县,中省每年有一定支持老区建设的资金。县财政部门要加强同中省主管项目资金的单位联系,每年结合本县实际申报革命老区建设项目,争取资金,预算一定资金保障革命遗址保护、红色历史资源挖掘利用工作开展。明晰资源开发管理主体,实行属地管理或行业管理,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由政府任命管理人员,招聘有经验的讲解人员,专门从事管理服务工作。

(二)深入挖掘资源加大开发。加强同党史研究人员、高校的合作,组织团队对留坝县红色资源和遗址再进行梳理、核实,确定可开发的点,做出计划,根据资金情况逐步实施,经过几年的打造,建设一批红色景点、党史教育基地,促进红色旅游、全域旅游发展。加大对特色资源研究开发,对红二十五军在留坝的资源再进行挖掘,如红二十五军在留坝的行军路线、红二十五军与张良庙、红二十五军的宣传工作、吴焕先写给鄂陕、豫陕特委的指示信,还有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建立的核桃坝农会遗址、八路军三五九旅在留坝的革命活动等情况。

(三)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在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两河口红色文化体验基地,由懂管理,会经营的企业或农户开办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忆苦思甜饭菜,建经营网点租赁红军服照相留影,销售留坝特产(西洋参、木耳、香菇、核桃、蜂蜜、张良庙拐杖等),还可以开发纪念品,如印制有图文的茶杯、小镜子、扇子、手链,玩具手枪、小挎包、红军服装。在纪念碑提供祭奠烈士的鲜花、花篮等服务,通过这些经营活动形成产业,既可以为群众增加一份收入,又达到在开发中予以保护,发挥传承红色基因的桥梁作用。

(四)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由组织部门牵头、党校、党史办配合,联合开发党性教育特色品牌。根据各点情况,采取依托党校阵地+流动课堂形式,设置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激情教学等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吸引力。结合本县实际,根据县党史陈列馆展陈情况,可设置专题课《留坝革命斗争与革命老区发展》,现场教学课《向伟人胡耀邦学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设置现场教学课《弘扬红二十五军的革命斗争精神》《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等课程,丰富教学内容,由专业老师讲授。

根据党员干部培训需求,制定计划。积极探索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采取课堂专题辅导、现场教学、体验互动的教学模式,即上一堂传统党课、看一批遗址、唱一首红色歌曲(或看一部党史短片,或诵读红色经典诗词、故事),在重要节日(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祭奠一次革命烈士,重走一段红军路,搞一次社会调查。利用红色资源,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承好红色基因。

(五)开展红色历史文化“七进”活动。每年由宣传、党史、文旅部门等组织,结合红色资源,精心组织,设计主题,开展红色历史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进社区、进网格。在各个层面营造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中共留坝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