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方面军长征在陕西
□ 高子果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进行战略转移。1936年7月初,红二、六军团在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红二、六军团及红三十二军(原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7月上旬,在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总指挥肖克、副政委关向应等率领下,与红四方面军联袂北上,实施中共中央关于迅速实现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地区大会合的战略部署,由四川甘孜的东谷出发,经历雪山、草地的艰苦跋涉,翻越岷山山脉,突破天险腊子口,于9月到达甘肃南部的宕昌县哈达铺,之后进入陕西。
红二方面军长征在陕西期间,除与国民党军队不断作战外,还广泛宣传红军政策,扩充兵员,成立苏维埃政府和地方游击队,开展打富济贫斗争,没收地主的粮食和财物,分给贫困农民。
一、配合中央指示发起成徽两康战役,扩大了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南至陕南地区的控制范围
在红二方面军到达哈达铺后,蒋介石极力调兵遣将,进行围追堵截,妄图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西北。根据这一情况,中共中央指示,红二方面军下一步的行动是:“东出甘南和陕西省西南部,占领成县、徽县、两当、康县、凤县和宝鸡地区,从右路拖住胡宗南的尾巴,配合一、四方面军进行静 (宁)会 (宁)战役。”并指出,在三个方面军的行动中,以红二方面军向东的行动最重要。按照这一部署,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于9月7日制定《成徽两康战役计划》,8日即发布《第二方面军基本命令》。以红六军团为左纵队,向两当、凤县前进,总指挥部率红二军团第四师及第三十二军为中纵队,向成县、徽县前进,红二军团第六师为右纵队,向康县、略阳前进,开始了主攻甘肃成县、康县、徽县和两当,进而占取陕西略阳、凤县并建立临时根据地的战役行动。
红二方面军十天之内连续作战,各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克成县、两当、康县、徽县,并进入靠近甘南的陕西凤县和略阳县,使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南至陕南地区的控制范围得到了扩大。
1936年9月19日,红二方面军一部从两当进入凤县双石铺,接着急行军包围了凤县县城凤州。在围困凤州期间,红二方面军派出小分队,北到唐藏、隘口、倒回沟、康军堡,南到三岔、留凤关,西到张家坪,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方针,救济贫困百姓,募集抗日捐款,并在唐藏和张家坪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没收豪绅地主的粮食等财物分配给贫苦农民。23日,围困凤州的红军撤围,到农村继续进行活动。
9月20日,红二方面军另一部从康县进入略阳县秦家坝。22日,红军占领白水江镇,威逼略阳县城,守敌向宁强县大安撤退。红军在白水江镇、郭家坝和西沟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
二、广泛宣传红军政策,扩充兵员,成立苏维埃政府和地方游击队
红二方面军在行进途中,沿途广泛宣传红军政策,成立农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红军所到之处,秋毫不犯,看到有的农户门开着,还主动关好门才离去。红军驻扎的古庙、民房或商家店铺,每日早上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当地群众深为红军的革命政策和严明纪律所感动,渐渐从心里接受了红军。
红二方面军围攻凤县后,在陇南山区进行修整,贺龙总指挥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根据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向全军指战员提出了“约法三章”:1.群众不回来,部队不能进他家;2.有些人跑的时候把家里的门窗没关好,要替他们看着门,不让小偷进去偷东西;3.庄子内外要打扫得干干净净;4.不能打鸡赶狗,要让它们安安宁宁;5.向群众宣传抗日,宣传革命道理,使群众相信红军。
扼守唐藏、张家窑的红军部队,积极开展地方工作。唐藏、张家窑山大沟深,贫苦农民多,群众基础比较好,但因保甲人员的反动宣传,大多数群众上山躲藏。红军战士到贫苦农民家里担水劈柴,讲解共产党的政策,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在街上刷写标语,张贴传单,唱红军歌曲,找穷人拉家常。没有外出的群众见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菜、买柴都给钱,房子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对人说话和气又亲热,逐渐打消了恐惧心理。这些群众主动走门串户,上山宣传,躲在山里的群众纷纷回到了家中。红军在张家窑、唐藏召开群众大会,讲穷人受苦的根源,讲天下穷人是一家、穷人要翻身就要参加红军的道理,同时帮助农民耕地翻田,种植小麦,放牧牛羊。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成立了张家窑、唐藏苏维埃政府和张家窑、唐藏抗日游击队。
驻守略阳的红军部队,也在当地相继成立了郭家坝、西沟和白水江苏维埃政府和木瓜院、西沟、郭家坝、邓家嘴、金洞坪游击队,发展游击队员百余名,扩充了红军的力量。
游击队员们帮助红军磨面,筹集柴草,站岗放哨,受到红军领导的赞扬。在红军的动员下,群众也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有的挨家挨户传达红军的安民告示,有的为红军带路,侦察敌情,有的帮助红军做采买,办粮草,大力支援了红军。
三、开展打富济贫斗争,没收地主的粮食和财物,分给贫困农民
红军每到一处,就在当地动员群众,揭露国民党制造的反共言论,声讨土豪劣绅对老百姓的剥削欺压,向群众讲明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武装革命和“打富济贫”是反抗剥削和压迫的道理,发动群众开展打富济贫斗争,没收地主的粮食和财物,分给贫困农民,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
红军到达郭家坝时,刚成立的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在红军的领导下,带领群众到各村没收了地主豪绅和上户30余家的粮食100余石、菜籽10余石、布匹1000余尺、猪20余头、银洋1000余块,大部分都分给了群众,300多户贫困群众由此得到了救助。
在唐藏,红军没收了团总、乡约、财主家的粮食、猪、衣服、布匹等,除留作军用外,全部分给了群众。在白水江,苏维埃干部带领群众没收了地主豪绅和上户等20余家粮食50多石,猪10余头,银洋、土布若干,红军留用了部分粮食,其余分给了200余户贫苦群众。
在红军打富济贫政策的感召下,当地一些民主人士主动向红军捐钱捐物。郭家坝街上工商业首富“三王”(王宗烈、王炳均、王茂仁),向红军捐助了800块银洋,红军表示感谢,并用捐赠的钱款为全体指战员更换了新的军装;干溪沟村的开明绅士候树屏,主动捐粮拥军,让儿子候於齐将大米和鸡送到红军营部,红军指战员表示欢迎和感谢,特意转送给候於齐《读书杂志》等三本革命书籍。
通过红军开展的打富济贫斗争,群众认识到红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苏维埃政府是为老百姓办事的政府,游击队是保护群众利益的组织,红军是“惩富惜贫”的好队伍,共产党以其严明的纪律和爱民为民的举措,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拥护。
1936年9月28日,进入凤县、略阳县境内的红二方面军出陕,再入甘南。10月4日,红二方面军分为两个纵队,离开成徽两康地区向北转移。红二方面军在夺路北进,实现大会师的过程中,经历了长征中所遇到的最大危险,部队受到了很大损失。但是,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红二方面军英勇苦战,终于在敌人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突破封锁线。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甘肃会宁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完成了历时一年,转战八省区,行程两万余里,大小战斗110多次的伟大长征。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以后,红二方面军和其他红军部队一起,于11月参加了山城堡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围攻。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二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军等地方部队一起,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师,投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继续奋斗。
(作者系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