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亮剑】十八大以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新举措

来源:  时间: 2020-12-08  阅读量:

十八大以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新举措

杨建义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它的传播直接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动摇“四个自信”、干扰“四个正确认识”,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适应意识形态斗争新态势新要求,针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表现、目的和危害,强调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人们思想认识的干扰和误导。 

一、掌握批判武器,以唯物史观揭批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与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具有极强的政治目的性,总是以中国革命历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试图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历史虚无主义秉持唯心主义历史观,抛弃阶级分析方法,鼓吹“抽象的人性”在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孤立、片面、曲解的方法分析、观察历史、虚化事实,否定历史的客观性,进而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客观性。因此,历史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间必然是对立的,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最根本的思想武器是历史唯物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更加鲜明、更加坚定地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根除历史虚无主义赖以生存的理论根基。这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根本策略。

二、坚持以上率下,以历史文化传承者的言行否定历史虚无主义 

尊重历史、学习历史、运用历史,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否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多次倡导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推陈出新,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鲜活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对革命文化的肆意歪曲和无端否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革命文化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直接回击。 

三、瞄准重点领域,以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回击历史虚无主义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近代以来的“两个历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关键历史时期等,是历史虚无主义重点歪曲的领域。毛泽东同志成为历史虚无主义集中发难的对象。针对这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产生的伟大人物。”同时指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英雄人物是标注历史的精神坐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历史虚无主义则对英雄人物恶意中伤,消解英雄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勠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历史虚无主义总是利用历史事件的纪念日来进行发难。对此,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 

四、把握发展新阶段,以自信的理论建构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形成了一些荒谬的说法,诸如“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袁世凯时代和蒋介石统治的头10年是中国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新中国前30年闭关自守是现代化的中断”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现实武器。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成就构筑起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理直气壮的现实理由, “四个自信”让历史虚无主义没有了干扰的空间。 

五、注重传播治理,以阵地管理和舆论引领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形态是多样的。既有通过历史研究的逆向重塑,颠倒黑白,也有一些影视作品片面追求票房和收视率,背弃历史真实,走向胡编乱造的所谓“文艺创作”,虚构出极度失真的历史。更有一些作品恶搞红色经典,以一种极为轻薄的态度对红色经典进行肆意篡改。这些现象既是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结果,也是历史虚无主义再传播的载体。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开始借助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等新型传播媒体,从学术领域向生活领域、从知识分子层面向普通大众蔓延,呈现出新的传播形态和特征,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一种新领域、新态势。针对这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勇于举旗帜、打头阵、当先锋,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生力军”。在具体举措上,关闭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账户,净化传播媒介和阵地,做到一切报刊、书籍、广播影视剧不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提供传播空间。 

六、突出重点对象,以党史国史教育构筑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强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开展党史的宣传教育,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要求领导干部首先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入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经历的刻骨铭心磨难和史册伟业,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

七、运用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查处历史虚无主义的肆意歪曲言论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阶段,把正确认识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科学研究历史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这是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手段。2016年查处历史虚无主义的特殊案件,开启了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判例。一个案例是“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位英雄葛振林、宋学义的后人葛长生、宋福宝分别起诉《炎黄春秋》杂志社前执行主编洪振快侵害名誉权、荣誉权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洪振快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另一案例是革命烈士邱少云胞弟邱少华诉孙杰(微博大V“作业本”)、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一般人格权纠纷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判决两被告向原告邱少华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和抵制也不再停留于学术领域,开始运用法律手段捍卫英雄尊严和历史真相。同时,把维护党史国史军史作为党员的责任,从规章上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行为做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系列新举措的推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由被动转为主动。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以下经验:第一,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任务。第二,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伟大斗争的重要任务。第三,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在自信的底色中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第四,运用好法律武器,筑牢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底线。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