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六军第四团小道口成立前后

来源:《陕西党史》  时间: 2020-01-17  阅读量:

红二十六军第四团小道口成立前后

孙朝辉  李永斌

红四团在陵前镇小道口村成立旧址.png

红四团在陵前镇小道口村成立旧址


三原白鹿原陵前坳西北上有个自然村叫小道口,西邻浊峪河畔,北靠马额镇,史载南北朝北魏永安六年(528)先后开辟了通小道口过浊浴河去永安城的官道。据考证,那时浊浴河水量充沛,河上曾有木舟摆渡,人们称之为小渡口,久而久之,人们把小渡口叫成小道口,随后形成了村庄,成为小道口村。该村在解放前系武字区前后区的交界处,它的地理位置就是北邻马额管辖地,亦称武字后区,原有22个村堡。向南向东则是陵前镇管辖地,亦称武字前区,原有38个村堡。1932年春,由于武字区春荒严重,中共武字区委领导广大灾民掀起轰轰烈烈打土豪分粮食的斗争,声势大,影响广。5月底左右,三原民团来武字区进行镇压,先后逮捕了区委书记马先民,区委委员侯守愚,雇农工会主席王曲贤及孙太章、张树宏等人。之后中共陕西省委巡视员李杰夫(后叛变)来武字区视察工作,因武字区委缺书记,便指定在小道口教书的孙海章担任武字区委书记,当时区委下辖6个支部,由区委委员分片管理,孙海章身为区委书记除在小道口教书外,并主持区委工作还分工负责心字区特支和西王支部包片任务。是年6月13日,时任陕甘游击队政治部主任的黄子文及谢保含带领一个班,来武字区“扩红”,中共武字区立即分片动员进步青年参加红军,三天内在区委大力配合下征收了近百人青年,集中于小道口村,由黄子文带入陕甘边参加了陕甘游击队。

1933年7月中旬,红二十六军二团在杜衡错误指挥下,南下渭华开发游击战争,创建新的根据地,盘踞西安的国民党当局集中力量在渭华地区大肆“围剿”红二团,二团惨败。这时国民党报纸大力宣扬,在陕西把红军消灭了,在此形势下,中共陕西省委为了揭穿国民党当局这种迷惑人心的荒谬宣传,打击其器张气焰,采纳了中共三原中心县委的建议,将具有一定作战能力的渭北游击队第一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四团,把红二十军的旗帜继续在陕西打起来。

7月24日,在武字区焦村召开会议,传达省委成立红四团的决定,参加会议的有渭北游击队、武字区游击队领导及武字区委成员共30多人,会议由黄子祥主持,宣布了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将渭北游击队第一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四团,并宣布黄子祥任团长,杨森任政委,李天赦任参谋长,全团下辖两个连及一个骑兵班,共120余人,长短枪80支。

7月26日,红四团授旗典礼大会在武字区小道口村南的大场里召开,会场按分队由东向西排列,少年先锋队排在最西边,马全部拴在涝池岸边的树上。参加大会的除渭北游击队全部指战员外,武字区农民联合会领导成员及各分会负责人,还有各村堡群众代表约200多人,他们带着衣物、鞋祙等慰问品整队参加,中共三原中心县委书记赵伯平出席大会并向红四团授团旗,赢得与会群众阵阵掌声,当会处决了叛徒于官狗祭军旗以震军威,红四团团长黄子祥鼓舞人心的讲话,使全体指战员士气大震,在渭北大地打起了红军的旗帜,红四团转战照金苏区,从此成为创建陕甘边根据地的一支主力部队。

小道口村在创建渭北革命根据地中是重要活动村堡之一,这里的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解放战争中,胡宗南部队大肆进攻陕甘宁边区,三原则成为进攻的桥头堡,国民党重兵驻扎三原,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陵前人民在黄子文率领乡自卫队及地下党员百余人,集中在小道口村举行起义北上进了边区。1947年7月24日黄子文率领渭总一支队在小道口遇敌作战中,中弹身亡,光荣牺牲。时至今日,小道口依然是永远值得我们深切怀念的地方。

    

    (本文作者:孙朝辉,三原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永斌,三原县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