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河会议”在全国解放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来源:陕西党史  时间: 2018-01-17  阅读量:

论“小河会议”在全国解放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孙都兴

 “小河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小河会议”正式确立了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转折阶段的基本军事路线,加速了推翻蒋介石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腐朽统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并有效地指导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在会上总结了解放战争第一年伟大战绩的周恩来后来指出:“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配图.jpg

一、“小河会议”召开的背景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以后,蒋介石依仗国民党军队在数量和物资装备上的巨大优势,妄图用半年时间便彻底打败共产党。面对敌我军事实力上的显著差距,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沉着应战,指挥若定,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针对国民党军队战线绵长、辎重繁多、士气骄纵、补给不利等特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高级军事指挥领导人群策群力,灵活运用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不在乎一地一城之得失,以彻底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目标,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等斗争策略。在党中央正确战略战术的指挥下,人民解放军有效地挫败了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的战略企图。

  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失败后,改用“重点进攻”战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为重点进攻区域。为了瓦解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1947年3月,蒋介石任命其嫡系胡宗南为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总指挥,同时委派驻防青海的马步芳、宁夏的马鸿逵和榆林的邓宝珊等军事集团协助,共25万兵力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面对来势汹汹的进犯之敌,鉴于兵力的悬殊,党中央决定战略放弃延安,开始进入转战陕北时期。

党中央在撤出延安后,一方面鉴于形势的严峻,在枣林沟会议上作出中共中央“三委”分工的决策: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前敌委员会,代表中央,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率领转至晋西北的部分中央和军委工作机构统筹后方工作。另一方面,中央军委指示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兵团,采取“敲核桃”和“打西瓜”的战法,(“即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各点上立足未稳的小股敌军,这叫‘敲核桃’战术。一口吃掉,吃了就走,再捕捉下次战机,通过这么几个回合,疲劳敌军,消磨敌军士气,而我军则就地隐蔽,以逸待劳,就可以抓住战机,争取在运动中歼灭大股敌军,积小胜为大胜,这叫‘打西瓜’战术。”)从1947年3月底至5月初,相继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奠定了粉碎胡宗南集团重点进攻的基础。

随着战争局势的逐渐好转,毛泽东一面考虑如何把战争转入外线,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内作战,一面准备去苏联会见斯大林。针对蒋介石战略收缩和所谓重点进攻受挫后,毛泽东敏锐地捕捉到了破绽,大片中原腹地空虚,而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了紧紧抓住这个难得时机,毛泽东与党中央商讨后,指示刘伯承、邓小平于1947年6月30日,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四个纵队13万人,强渡黄河,深入国民党腹地发动鲁西南战役,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为了使各战区进一步扩大战果,更好地协同作战,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了“小河会议”。

二、“小河会议”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于1947年7月21日至23日在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中央前委扩大会议。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彭德怀、杨尚昆、习仲勋、 马明方、贾拓夫、王震、贺龙、陈赓等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主要讨论的是军事部署和战略转移中的协同作战问题。

毛泽东在会议上就战争局势走向、统一战线问题、土地政策调整等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会议上首次提出对蒋介石的斗争要用五年时间来解决,但不对外宣布,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在分析统一战线时肯定了“重庆谈判”的积极作用,鉴于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军事上的失利,政治上愈发孤立了,继续秉持“三三制”原则,要努力团结争取大多数阶层,坚决打击顽固派;在讲到土地改革政策时说:“我们的土地政策今天可以而且需要比‘五四指示’更进一步,因为农民群众要求更进一步。平分是原则,但按情况可以有某些伸缩,如对一些爱国民主人士;但对共产党员不应例外。中农土地应当不动;在群众大潮流中,如果中农同意,富裕中农拿出少许土地是许可的,但不能正式写在文件上。”党中央根据新阶段,及时有效地调整土地政策,在当时不仅对于发动解放区广大农民积极支持人民解放战争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带动了国统区人民群众的政治斗争。

军事战略部署是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会前,中共中央考虑了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战略突破后,全国战局的变化和陕北的粮食供应紧缺问题,进一步与西北野战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领导人彭德怀、贺龙、陈赓磋商后,决定太岳纵队不来陕北,改为渡黄河南下,出击豫西,协助刘邓大军经略中原,从战略上配合陕北战场。为加强西北战场,会议决定组成以彭德怀为书记的西北野战军前委,使西北野战军进一步发挥牵制和逐步消灭胡宗南集团的战略作用,同时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统一领导这两个解放区的地方工作,使晋绥解放区进一步成为陕北的后方基地。

本来调陈赓回师陕北的目的是保卫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前委领导人,当时胡宗南的军队在后面紧追不舍,阎锡山的部队驻守黄河沿岸,随时准备夹击,而党中央前委身边兵力薄弱,形势比较严峻。因此陈赓在会议结束后,不免对中央机关的安危表示担心时,毛泽东自信幽默地说:“有惊就有险,有高度就有难度;让我和恩来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你们放开了去打,你们打得越好,中央就越安全!”于此可看出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随后的军事斗争实践也验证了毛泽东发动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经略中原的宏大决策的正确性。

三、“小河会议”的意义

  “小河会议”是解放战争处于转折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的召开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进攻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展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审时度势的非凡智慧。

“小河会议”结束的当天,毛泽东就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晋冀鲁豫野战军直出大别山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的指示电,指出:“对羊山集、济宁两点之敌,判断确有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各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不久,在毛泽东英明果敢地战略部署下,整个华北战场上形成了“三军配合、中央突破、两翼牵制、互为犄角”的进攻态势。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吸引胡宗南部队北上防御;许世友率领的山东兵团在胶东湾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的敌军牵向海边。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成“品”字形分布,纵横驰骋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迄大海的所谓江淮河汉的广大地区,把整个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使中原这个战略宝地由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至此,不仅有效地缓解了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战事压力,也为下个阶段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决战打下了坚实的胜利基础。

小河会议的重大军事战略部署,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是1946年12月24日在中央军委发出的《关于练兵和训练干部的指示》中首次提出的。“小河会议”中所体现的军事谋略上承1946年10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三个月总结》,下启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会议上所作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这个时间段,正是敌我军事力量和整个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变化的重大时期,即人民解放军正经历着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和进攻转变的关键时期。从《三个月总结》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到《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其战略指导思想是一脉相传的。“小河会议”中制定的军事战略部署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的智慧结晶。

(作者为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副调研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