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林:老红军全兆瑞和上将张万年的传奇故事

来源:  时间: 2017-02-16  阅读量:

  

    2016年10月,汉中市“重走红军路”采访团一行到达略阳县。在红军三进麻柳铺的纪念亭,略阳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这附近有一位红军家属可以采访。他们很快找来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这位女同志姓全,说她幺爷爷叫全兆瑞,是个老红军。年轻的时候到四川广元打工,在那里参加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新中国成立后在东北工作,后来回来过,当好大的“官”,还带有警卫员。

  老红军全兆瑞,是地道的略阳县人


全兆瑞戎装照

 

  全兆瑞,四川广元市神宣释乡人,1915年9月出生,1933年8月参加红军,193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七团战士,红二方面军第四师十二团班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关中军分区荣校警卫连排长、连长,胶东军区第十三团代营长、营长。参加了反磨擦和反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第四纵队十二师三十六团参谋长、东北铁路公安总队吉林大队副大队长、第一团团长。参加了鞍山、四保临江、新开岭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团长,公安军内卫第四师副师长,黑龙江武誓总队副总队长,营口军分区司令员,丹东军分区司令员,辽宁省军区顾问。曾两次赴朝参战。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0月16日在沈阳逝世。

  略阳的司令员,咋就成了四川广元的?全女士的母亲,也就是全司令的侄儿媳妇道出原委:全兆瑞年轻时因家境贫穷,去了四川旺苍县白永镇,在一家煤窑下井挖煤。红四方面军到达川北后,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军。填写籍贯时,他多了一个心眼,怕国民党白军会找亲人的麻烦,就把籍贯填写成广元市神宣释乡,后来也未更正。也因此,略阳县至今不知道他们县还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老红军。进一步采访得知,全兆瑞解放后曾回来过几次,最早一次是解放初,由警卫员张万年陪同的。采访团开始没在意张万年为何人?略阳县党史研究室的干部有心,回去后在网上查了一下,张万年就是前军委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晋升为上将军衔,2015年1月1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这不仅是一位略阳县籍的地地道道的老红军,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还是他的警卫员。这一发现,让略阳县党史研究室陪同采访的干部吃了一惊,且非常兴奋。

  上将张万年,三次救过他的命

  进而,还查到张万年火线三次舍命救首长的故事,这位首长就是全兆瑞,在《张万年传》一书中有详细描述。

  张万年,山东黄县(龙口市)人,16岁扛起枪支成了一名战士,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广东剿匪、抗美援越、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等,立下赫赫战功。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晋升为上将军衔。中共中央第十五届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


全兆瑞在战斗中

 

  1945年3月,年仅17岁的张万年随胶东北海独立营参加伏击日军的战斗。张万年胆子很大,敢和鬼子进行白刃格斗,也不知道啥叫害怕。在战斗中机智勇敢的张万年,被营长全兆瑞看中了,说:“这是一个好苗子!”把他选去当了营部的通讯员。其实,这个通讯员不是一般的通信员,除了送信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保卫营长。

  第一次救全兆瑞是1945年7月。当时,八路军北海独立团三营遭遇了莱西重镇水沟头的日军。营长全兆瑞站在一处高岗上,指挥部队战斗。突然,鬼子的机枪“哒哒哒”响了,全兆瑞负伤倒在地上。张万年立即扑上去,护住他。这时,日军叫喊着向他们冲过来。千钧一发,张万年不容分说,一下将营长背起,转身就朝山下狂奔,一口气跑了二里多路,才把他放下来。下午17时,负隅顽抗的日军被全部消灭。此一战,张万年也立下了他战斗生涯的第一功,且升任通信班副班长。

  这一年年底,张万年和部队渡海来到了辽东,参加大东沟战斗。团长下令三营负责打冲锋。冲锋号响起。全兆瑞挺身跃起,喊一声:“上!”就带着部队像一支离弦的箭,直冲敌阵。敌人的重机枪仍在啸叫: “嗒嗒——”突然,一个精准的短点射从全兆瑞耳边飞过。张万年一惊,本能地一个鱼跃,将他扑倒在地!不容分说,拽着全兆瑞就滚向身旁的一条雨裂沟。他们刚滚进雨裂沟,敌人的重机枪子弹就像急雨一般落在刚才的位置。此战中,张万年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第二次救了全兆瑞。战后,大家对张万年的评价是:“这个人革命决心坚定,打仗勇敢,枪声一响,全兆瑞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后来,全兆瑞升任三十六团团参谋长,干脆把张万年调去当自己的警卫员。

  1946年10月,摩天岭战役打响,仗打得十分激烈。第一营阵地枪声很紧,全兆瑞便带着张万年向一营奔去。路上,因为连日作战,全兆瑞体力消耗大,不时要停下来喘息一阵。两人正走间,突然山沟里冲过来敌人一个侦察排,约有30多人。他们边打边撤,跑了不到两里路,全兆瑞累的口吐鲜血,大口地喘气。敌人就要追上来了。情急之下,张万年背起他就开始狂奔。他们终于摆脱敌人追赶,回到了团部。团长一见全兆瑞就说:“哎呀,老全啊,我以为你光荣了。”全兆瑞眼含热泪,动情地说: “今天要不是小张,我就完了。”这是张万年第三次从战场上救下全兆瑞,一时在部队中传为佳话。

  张万年和全兆瑞在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新中国成立后,全兆瑞调入东北铁路公安总队,后调入六十五军一九四师赴朝作战。张万年则在粤东剿匪,两人才从此分开,但一直有书信联系,亲如兄弟般的友情持续了一生。


张万年与全兆瑞

 

  全兆瑞的传奇,还在后人中流传

  在离红军三进麻柳铺纪念亭不远的一个村子里,采访团见到了全兆瑞的侄儿媳妇祁桂英。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但头脑仍然清晰。说起她“幺爸”回乡探亲的事,记忆犹新,说的头头是道。她记得全兆瑞回来过几次,最早的一次应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交谈中,他的家人还找出来几张珍贵的照片,正是全兆瑞回家探亲的留影。看看照片中一身戎装的老军人,再看看网上也着军装的全司令,这不就是他吗?

  采访团还在村子里找到了全兆瑞老屋旧址。就在祁桂英家的旁边,虽然老屋已不存在,那里早已新修了房子,但全女士很肯定,她幺爷爷的老房子就是在那里。

  1994年10月,全兆瑞在东北沈阳去世,因路途遥远,老家的亲人没有赶去吊唁。但他的照片,还在亲友间珍藏,他的英雄故事,仍在后人中流传。

  (作者为汉中市老科协副会长 )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