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敏:浅谈陕籍将军符先辉军事斗争思想

来源:  时间: 2017-03-23  阅读量:

  符先辉,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员。曾率第二野战军主力师——第十九军第五十五师参加陕南、川北等重要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作战英勇、战术灵活,善于独立作战,是第二野战军著名少将。

  符先辉是陕西省镇巴县简池镇人,1932年,年仅14岁的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历任通信员、副排长等职,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他历任教导团团长,游击支队队长、营长兼教导队队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先后参加了粉碎日寇进攻晋东南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上党战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太岳军区七十二团团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湖北两勋军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师长。先后率部参加豫北战役、临汾战役、白晋线战役、灵霍介战役、吕梁战役、晋南战役。1947年随陈谢大军渡过黄河,挺近豫西、鄂陕创建根据地,在四面环敌、环境条件异常艰苦、与上级不能取得联系的情况下,独立作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展壮大队伍,建立革命政权。后又参加皖西战役、陕南战役、川北战役,俘敌少将、歼敌中将,为全中国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符先辉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丰富的军事斗争思想,主要内容包括:

  一、坚持人民战争思想

  符先辉深知根据地人民的条件,是解放军作战最可靠的保证。军队有了群众的支持,就如鱼得水,这是解放军能够生存、发展、克敌制胜的根本原因。在革命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的理念,不断壮大队伍,建立革命政权。

  1947年,陈谢大军渡过黄河后,为配合二野刘邓大军主力进军大别山,陈赓兵团主力开始向东攻打洛阳、郑州,符先辉所在的十二旅向西南鄂陕边进军,成为了一支独立行动的旅。在与上级不能取得联系的情况下,这只劲旅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辟创建鄂陕根据地,建立地方政权。以勋西为中心,解放了勋阳、均县、白河、旬阳、淅川、竹山和房县;横扫了荆紫关、东赵川、草店等四周的土匪;在站稳脚跟后,又分兵参加苑西战役、襄樊战役、淮海战役、房竹战役,最后解放了全陕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人民战争的思想和做法对于根据地的创建和革命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符先辉后来回忆道:当时敌情是严重的,战斗频繁,生活极为艰苦,无后方供应补给,全靠取之于民、取之于敌。但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共攻克解放县城14座,组建民主县政府11个,部队抽调了一大批团营连排干部到地方工作。成立了三个独立团和11个县大队,消灭敌正规军、地方反动武装万余人。培训了勋西、勋阳、均县等地的知识青年两三千人。调动了敌六十五师、九十八军、二十七军等到我们周围。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只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动群众建党建政,扩充武装力量。虽然压力很大,但最终巩固了鄂陕根据地进而解放了全陕南。

  二、指挥靠前思想

  符先辉在指挥作战时,常将指挥所设在主要方向最靠前的位置上。他提出指挥靠前有很多好处:一是师长到团长的指挥位置,团长的指挥所就要向前转移,这样逼着各级指挥员都得靠前指挥,连长站在突破口上,战士们听到命令,就会勇往直前;二是对下级是无形的精神鼓舞,下级干部战士看到师长站在突破口上,只有勇往直前猛打猛冲,刺刀见红;三是能够及时掌握主要方向上的情况,及时处置,定下正确的决心。战机稍纵即逝,谁的决心快,谁就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在第一次攻打均县战斗中,符先辉站在离突破口仅20米指挥突击连登城。打白河时,他一直跟在主攻营之后。在关垭子战斗中,由于他站在主突方向团,选好时机,及时使用二梯队实施穿插迂回,打乱了敌人部署,继而打了个好的歼灭战。

  三、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闪电战思想

  符先辉认为军事工作的一切就是为了打胜仗,要打胜仗就要集中兵力,集中多少为宜,要根据当面敌人战斗力的情况而定,集中三倍四倍或五倍六倍甚至八九倍,特别首战必胜就要集中的多些。陕南战场从始至终,敌人兵力都占优势。因为陕南战场处于三大战区的结合部,是西北战场与西南战场的连接地带,胡宗南为保障其有退路派重兵驻守。符先辉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每战都集中了恰到好处的兵力,将突破口选择在既是敌人要害又是敌人弱点处,进行闪电出击,从而取得了作战的胜利。

  如关垭子战斗中,敌我兵力相当,符先辉通过勘察地形将突破口选择在敌意想不到的鹰咀崖、营盘梁,这里是敌人防御的翼侧,是最薄弱部分,突破敌阵地后,我军可以居高临下,直插敌师指挥所,速战速决解决战斗。从陕南战场上看,我两个师打敌一个师;从具体部署上看,我军五五师正面敌有三个团,我有四个团,略占优势。再把战场缩小到主要方向上,我军是以三个团对敌一个团。如果按实际兵力对比,我军三个团都是装备满员,近三千人的大团,敌人一个团仅一千多人。敌我对比是1:9,我军有绝对把握突破敌前沿阵地,直插敌指挥所,把敌人切成数段,包围歼灭。正是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集中了优势兵力快速突破,敌人强点变成孤点、弱点,最后一举歼灭关垭子之敌。

  四、善于总结,以战学战思想

  符先辉在陕南战场上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每战必胜,表明了他是一位聪明的有理论修养的指挥员。这与其善于总结,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实践中提高认识是分不开的。

  符先辉很善于总结,每次重大战役后他都会反思作战过程,打了胜仗,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其经验是什么?如果在一场战役中失利或者损失较大,就要总结原因是什么?自己指挥方式是否得当?如:胜利完成房竹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任务后,符先辉就总结了如下经验:一是把突击点选在敌人的翼侧结合部,大胆实施穿插、迂回、分割包围,既能迅速突击,又能迅速割裂敌人的战斗部署,达到全歼速战之目的。二是指挥靠前,随时掌握了解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定下新的正确决心。三是充分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四是继承和发扬了我军近战夜战的传统和特长。房竹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中,我军虽取得胜利,但伤亡较大,符先辉后来对部队在战斗中的表现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尤其是存在的问题总结的非常准确到位:一是从上而下存在轻敌观点;二是对敌情掌握不够;三是后勤工作组织准备不够;四是平均使用兵力、火力;五是退出战斗的组织不够严密;六是各部队进入阵地后不善于构筑工事,巩固阵地。一次次的实战、总结、反思、学习,丰富了符先辉的指挥作战能力,也完善了他的军事斗争思想。

  五、机动灵活的战术思想

  早在红军长征时期,符先辉作为第一批学员参加了红军左路军的“红军大学”。那时,总部首长经常会来讲课,他先后听过朱德、徐向前等首长作的政治、军事、时事报告,给了他巨大的启发。尤其是刘伯承总参谋长来作报告,重点是讲战术,如何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出其不意打击敌人。符先辉被刘伯承的战术思想深深折服,陶醉其中。这段学习的经历对他一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从那时起,机动灵活的战术思想就已经在符先辉的心里生根发芽,让他逐步明白了仗应该怎么打。

  符先辉认为战斗胜利的关键在于摸清敌情,避实就虚,避强击弱,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进与退、打与跑、集中优势兵力和分散兵力都要因具体情况而定,战略战术要机动灵活运用。

  1949年12月,符先辉接到命令,进入川北清剿国民党残余势力,配合二野、十八兵团打好成都战役。他通过摸查敌情,认为对敌作战战术要进行变化,不能采取过去的集中优势兵力,稳扎稳打,各个歼灭。而是采取以少数对敌多数,猛追猛打,要闻风而动,使敌人没有喘息的机会。因为现在敌人已成惊弓之鸟,且大都是乌合之众,没有什么战斗力。敌情变了,战术也要跟着变化。随即,让大本营留在西乡,轻装进入川北。指挥各团大胆穿插迂回,发现敌人就坚决果断的进攻,敌人少了就地歼灭,敌人多了要死死包围住。鼓励战士发扬个人孤军作战,班排独立作战、连续作战的精神。在正确的战术指导下,川北剿匪胜利结束。共歼敌13000多人,俘敌军师以上要员30余人、国民党专员以上官员20余人。对秦岭、巴山两大山脉地区和川北、陕南等地的社会安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在这一带建立反革命游击基地的梦想。

  (作者单位:中共镇巴县委党史研究室)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