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研究关注的“人”,首先应是有生命的具体的个人。这要处理好诸如“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正面的人”和“反面的人”,“杰出的人”和“平凡的人”等认识上的一些复杂问题。党史研究还应关注群体的“人”。...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确保二战胜利成果不容侵犯、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是捍卫历史正义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下种种否定二战成果、歪曲二战历史真相思潮泛起的背景下,以正确二战史观捍卫历史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
在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创新。80年前,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以“历史决议”的形式总结历史经验、以历史经验为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中...
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环境纷繁复杂,新闻战线和从事新闻信息服务的同志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在实践中恪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国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就是如何运用唯物史观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来指导研究的问题,这是国史研究的指导思想,是国史研究理论中的根和魂。努力体现这些指导思想,国史“三大体系”就会陆续建...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随着时代环境变迁,形式变化多样,表现出变动不居的特点,其本质决定其不会在短时间内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在表现方式上由显性直白向迂回隐性转变、议题设置上更加“学术化”,必须注意新的时代环...
中国式现代化生成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核心的学术议题在于从大历史的尺度界说这一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
破立并举是我们党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科学方法和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在延安时期,我们党通过批判旧有的思想观念以及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推进理论创新,破立...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改革开放的两个重大历史关头,以远见卓识和非凡魄力作出正确决策,为中国改革拨开迷雾、大步向前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两个重大历史关头分别是:其一,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