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陕西网、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精心制作了《红色陕西》系列音频,为您讲述发生在陕西鲜为人知的经典党史故事。今天带来第七十八集:毛泽东点将阎红彦。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共中央进驻瓦窑堡后,陕北红军创始人之一的阎红彦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遣,携带共产国际密电码,由莫斯科经由新疆、西安等地到达陕北。
1935年12月25日,阎红彦抵达瓦窑堡。他顾不上回老家看看,就急匆匆赶到党中央住所,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作了汇报。毛泽东紧紧握着阎红彦的手说:“感谢你千辛万苦地完成了共产国际交给的伟大任务,你为革命立了一大功。”毛泽东还说到:“有国际,愁国际;没有国际,想国际。”
不久,毛泽东叫来阎红彦并对他说:“你是陕北的老人手,山西、陕西你都熟悉,当过晋西游击队的队长,任过陕甘游击队的总指挥,又到苏联学习过,你可是个人才呀!”
阎红彦不好意思地说:“主席,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我干得不好。”
毛泽东笑着说:“干得很好嘛。中央决定要东渡黄河北上抗日,我们要组建一个黄河游击师,你对黄河两岸熟悉,你去当这个师长,完成渡河的准备工作。有意见吗?”
阎红彦说:“听主席的安排,保证完成任务!”
毛泽东高兴地说:“那就好,那就好。”
时值隆冬,阎红彦不顾跋涉数月,行程万里的劳顿,立即去找清涧起义时的老战友郝怀仁。他顶风冒雪,奔走于清涧、延长、延川等地,为组建黄河游击师紧张地工作起来。短时间内,他就把分属几个县管辖的几支游击支队联合起来,编成两个营,连同中央派去的红八十一师一个营,合编为黄河游击师,阎红彦担任司令员,蔡树藩任政治委员。
红军东征的一大困难是这年黄河没有结冰,必须要有一批渡船,而阎锡山早已把所有渡船抢到黄河东岸藏起来了。因此,解决渡船问题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周恩来副主席亲赴延川,召开清涧、绥德、延长、延川等县的县委书记会议,要求必须在二十天内,筹集二十万斤粮食,造好六十只渡船和二十万双军鞋,并指示阎红彦率部协助各县完成任务。阎红彦与地方领导人一起,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砍伐树木,打制铁钉,日夜造船。同时组建了水手工会,对船工进行思想教育和渡河训练。游击师指战员更是日夜忙碌,造船、筹款、运粮,按时完成了东渡黄河的各项准备工作。
毛泽东后来曾在一次会议上说:“阎红彦是一位好同志,东渡黄河的时候,渡船的问题主要是靠他解决的,也解决得很好,很快。因此才能够顺利完成东渡黄河、抗日救国的任务。”
1936年2月底,游击师改编为红三十军,阎红彦任军长,蔡树藩任政委,杨森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二六二、二六三、二六四三个团。红三十军成立后,奉命活动在东征军中路军周围,负责保卫我军东征总部和党中央、毛泽东的安全。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阎红彦率部渡过黄河以后,立即抵达义牒镇、三交镇一带,扫除了贺家坬一带的残敌,配合十五军团攻占了石楼县城。其后,又担任黄河警戒,守卫主要渡口,保证了东征红军与后方陕北之间的通道畅通无阻。游击师的指战员所到之处,宣传抗日,张贴标语,教唱革命歌曲,广泛发动群众。直到今日,三交镇的老年人还能够记得当年战士们教他们唱的歌:
红军说一声,
大家都来听呀,
陕北革命闹成功,
要到你们山西省。
4月14日,红二十八军在攻打中阳县三交镇时,军长刘志丹意外牺牲,部队伤亡较大,中央军委决定从红三十军抽调一个团补充二十八军建制,调三十军政委蔡树藩任二十八军军长,阎红彦改任三十军政委,宋时轮任军长。
其间曾发生过一个小插曲:
当彭德怀宣布了中央军委的调令后,阎红彦沉默少许问毛泽东:“主席,可不可以提意见呀?”
毛泽东吸着烟微笑。
彭德怀插话说:“就这样决定不好吗?”
毛泽东接上说:“有意见就讲,今天就是我找你商量呀!”
阎红彦说:“我这个人一贯搞军事,是个粗人,读书少,还是做军事工作好。”
毛泽东说:“你到苏联不是学了政治嘛,你还住过学校呀!”
阎红彦说:“那是本本上的,我不会运用。”
毛泽东说:“学了就是要用嘛,现在给你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学用结合嘛!宋时轮是很会打仗的。你们合作一段时间就了解了。你还是当政委吧,怎么样?”
阎红彦说:“那就照办吧!”
毛泽东说:“好,这才是一个政委的表现。”
然后,毛泽东招待宋时轮、阎红彦吃饭。桌上摆了一盘辣椒,阎红彦一边吃辣椒,一边下酒。
彭德怀说:“你这个人挺怪,吃辣椒还下酒。”
阎红彦说:“矛盾呀!矛盾统一了!”
毛泽东说:“哦!你不仅是个政委,还是个哲学家。”
大家哈哈大笑。
在军部,阎红彦向宋时轮详细介绍了三十军的情况以后说:“我这个人爽快,有什么,说什么,心里面装不住东西,一根直肠通到底。希望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有什么话就直说。”
宋时轮说:“我来之前,就听到毛泽东和彭德怀说,你是个好同志。”
在以后很长时间里,阎、宋两人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方便让给对方,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东征红军回师,中央命令三十军殿后。当东征部队主力经石楼、永和由东向西转移到黄河东岸时,三十军主力则由西向东,插向吕梁山的隰县、大宁一带,以迷惑和牵制尾追敌军主力,掩护总部和主力安全西渡。
在大宁附近的北山高地上,三十军和敌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牵制了敌人四个师的兵力,并把另一部敌军阻于昕水以南。在三交镇一带,由红三十军参谋长杨森所率三十军一部完成阻击任务后,被敌包围,经过苦战,杨森英勇牺牲,其他活着的红军将士跳入黄河,泅水返回陕北。
红三十军主力完成阻击任务后,也被敌军分割包围,军部电台受到干扰,致使与所部二六二团和党中央失去联系。敌机对部队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阎红彦和宋时轮率部转入高山森林地区,边打边向南转移,寻找渡口,和敌人周旋战斗了一个星期。5月13日晚,部队转移到晋西南吉县平头关渡口,找到了九只木船,准备在这里突围渡河。但是,天一亮,敌人就发现了我军的集结地点,出动飞机轮番轰炸。紧接着,敌军步兵也追赶上来。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宋时轮说:“阎政委,你带上司令部、政治部先撤,我掩护!”
阎红彦说:“你先撤,我掩护!”
他们俩谁也不肯先走。这时宋时轮说:“我是军长,我下命令,你得听呀!”阎红彦只好说:“好,好,我走,我走!”
阎红彦组织军部和部队火速渡河后,他自己却不上船,船上的战士望着阎红彦大喊:“阎政委,快上船呀!”
阎红彦命令:“不要等我,赶快开船!”
宋时轮带着阻击部队激烈战斗,完成掩护任务撤到黄河边时,看到阎红彦还在河东岸,他拉着阎红彦的手说:“哎呀!阎政委,你怎么还在这儿?”
阎红彦说:“我在等你们!”
他们两人遂一起上船。
红三十军西渡回到陕北,来不及休整,即北上宋家川,主动进攻敌人,阻滞蒋介石、阎锡山敌军西渡黄河。
6月4日,中央急电,要三十军回援瓦窑堡,打击来犯之敌。阎红彦知道,我红军主力西征,瓦窑堡党中央驻地兵力很少,中央机关又要撤离,情况十分危险。阎红彦对指战员说:“同志们,瓦窑堡军情火急,中央军委命令我们火速返回,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急行军到达瓦窑堡,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我们的红色首都瓦窑堡!”
部队穿越敌占区,星夜兼程,边打边走,疾驰瓦窑堡。
6月21日正午,红三十军抵达瓦窑堡。此时,敌张云衢部骑兵营已逼近瓦窑堡,中央机关正在组织撤离。如若不迅速打退敌军进攻,中央的安全就会出问题。阎红彦亲率二六二团与敌人展开激战。敌人依仗骑兵的优势,向二六二团轮番冲击,每次都被我军打退。战斗持续到天黑,敌人星夜逃走。在战斗中,二六二团团长何忠瑶、政委王盛昌壮烈牺牲。阎红彦亲自掩埋了战友的遗体,号召全军指战员:“继承先烈遗志,坚决消灭敌人。”
瓦窑堡的人民群众杀猪宰羊慰劳红三十军。阎红彦的母亲得知儿子在为保卫瓦窑堡指挥打仗,买了羊肉做好送到三十军军部。阎红彦高兴的对炊事班的战士说:“我妈送的羊肉,今儿我们就会餐庆祝党中央安全转移,庆祝保卫瓦窑堡的胜利!”
因红三十军在瓦窑堡的战斗中损失较大,25日,毛泽东、周恩来指示阎红彦亲自去各团,将坚持东线游击战争,配合西线扩大苏区的政治任务,提到每个指战员面前。说明遭受部分损失,不能丝毫减少我创造西北大局面与战胜敌人的信心。同时将红军在“西线的胜利”及“全国形势讲给干部战士听,以鼓舞干部和战士的斗志。”
根据指示,阎红彦等在瓦窑堡地区坚守一个多月,宣传党的政策,安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