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集 新版“蒋干盗书”

来源:陕西先锋  时间: 2021-12-28  阅读量:

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陕西网、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精心制作了《红色陕西》系列音频,为您讲述发生在陕西鲜为人知的经典党史故事。今天带来第七十七集:新版“蒋干盗书”。

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流传着一个新版“蒋干盗书”的故事。

“蒋干盗书”本是三国时的典故。说的是曹操听说蒋干与周瑜是同窗好友,便派他去江东游说周瑜,但蒋干却中了周瑜的反间计,盗走了伪造的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暗中投降周瑜的信,致使曹操信以为真,怒杀二将的故事。

而新版的“蒋干盗书”则说的是一个巧除国民党中统特务的故事。每当人们听到这个故事,都禁不住为那位沉着冷静、勇敢机智的主人公叫好。他,就是时任边区保安处特派员,解放后担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省委常委、公安厅厅长的赵去非。

赵去非是延安抗大的第一期毕业生,1937年12月毕业后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工作,1938年春任延安市公安局检查站站长,1939年任边区保安处一科副科长,同时兼任延安驻洛川县的外勤特派员。

按照国共双方的协议,洛川县由国民党政府辖治。这里有严密的国民党特务组织,尤其是中统势力一度十分猖獗。赵去非经过考察发现,与洛川邻近的甘泉小学校长石志文虽是国民党员,但并非特务,且为人正派、思想开明,是个可以发展的对象。赵去非亲自找石志文谈话,开门见山,请他为共产党搞情报。石志文有些犹豫,迟疑不决。为了争取他,赵去非将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报通过石志文送给洛川的中统特务,石志文由此得到信任,被派到西安受训。

回到甘泉,石志文被赵去非的诚心所打动,将在西安特务训练班的几十名特务的人名、化名和派遣方向全部写出来交给赵去非。这时,中央社会部已经从另一个渠道得到了这份资料。经过核对,两份情报完全一致,赵去非也因此把石志文当成了值得信赖的战友。

1940年初,甘泉县群众驱逐国民党甘泉政府,结束了双重政权的现象。赵去非指示石志文乘机随同国民党撤出。到西安后,石志文进入中统驻陕西省调查统计室,专门负责预审被捕的共产党员。后来,驻洛川的中统特务齐开章被派往边区,石志文乘机要求调回洛川并得到批准,被任命为洛川县政府指导员。这样,国民党控制的洛川县政府的有关情报就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延安。在赵去非的安排下,我党的多名情报人员打入到了国民党在洛川的要害部门。

一天,赵去非在富县突然接到下属报告,说有中统特务要来投诚。来投诚的特务是国民党洛川县党部干事王忠岐。赵去非通过在县党部的内线,早就知道王忠岐是位顽固的中统特务,他这次投诚,极有可能是中统洛川调查统计室主任单不移设计的一个圈套。

赵去非决定将计就计。他声称自己是八路军三五八旅的参谋,出面招待王忠岐。酒席上,赵去非向王忠岐打听驻洛川的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情况,王忠岐为了取得信任,交代了一些情况。赵去非则郑重地对他说:“王先生,你这次回去,拜托一件事情。前些日子,一个人从富县跑到洛川,你们的主任没有怀疑吧?”这句话,被王忠岐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回到洛川后,王忠岐向单不移进行了汇报。单不移大喜过望,以为此行挖出了一个共产党的间谍。通过赵去非巧施反间计,那个“从富县跑到洛川”的叛徒很快就被中统方面处决。

几天后,王忠岐又自称来送情报,来见赵去非。赵去非让他提供更多的秘密,王忠岐为了表示自己是真心投诚,讲出了八九个隐藏在边区的中统特务和拟发展特务的名字。后来,赵去非将他软禁起来,又设法让他逃回洛川。

面对同志们的疑惑,赵去非解释说:“王忠岐逃跑,说明他忠于国民党。可是,他的上级也在考察他,人家会想,为什么我们这边跑了人没有动静?王忠岐毕竟向我们供出了几个人,大家就等着看特务们‘窝里斗’吧!”

果然,王忠岐从边区政府控制的富县逃回后,引起了单不移的怀疑。追问之下,王忠岐承认向赵去非供出过几个隐藏特务的名字。当单不移派人通知潜伏的特务隐蔽时,才发现那些特务已经被捕。单不移气急败坏,下令将王忠岐处死。

边区保安处的同志得知了王忠岐被活埋的消息后高兴不已:“这出戏真是比‘蒋干盗书’还过瘾啊!”赵去非说:“大家别急,戏还没有演完。”他授意由边区保安处不断向外放风,以表明王忠岐是自己逃跑的。

在洛川的国民党县政府官员们得知单不移冤枉了王忠岐以后,立刻骚动起来。王忠岐是洛川本地人,在中统内部人缘很好,而单不移却不得人心。在王忠岐被处死后,洛川的官绅们都纷纷对单不移表示不满,最后闹得单不移在洛川无法立足,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中统方面安排石志文出任中统驻洛川调查统计室的主任。此后,国民党的兵力部署、进攻意图、特务派遣等情况通过这一渠道不断地被传递到延安。

赵去非设计除掉王忠岐、赶走单不移的故事,成为国共双方间谍战中应用“反间计”的经典案例。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