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栏 纪 事

来源:  时间: 2014-11-17  阅读量:

马栏旧址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陕西地区的共产党人也高举起革命的大旗,在马栏这块红色土地上,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创建革命政权的风雨历程。

    马栏地处桥山山脉南端,位于旬邑县东北32公里处的马栏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总面积达1050平方公里的马栏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活动地区之一,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马栏转角村(时属宜君)成立并举行了授旗仪式。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也在此驻扎和活动过,1936年1月关中特委和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机关先后设在甘肃新正县南邑村,陕西淳化县桃曲河,旬邑县马家堡、杨坡头及马栏,贾拓夫、习仲勋先后任特委书记。

    1937年10月至1949年4月,马栏是中共陕西省委、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机关所在地。习仲勋、汪锋、赵伯平、高锦纯、杨伯伦、张德生、孙作宾、吕剑人、张邦英、霍维德、张仲良、张鹏图、王世泰、文年生、陈国栋等同志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1939年,由于国民党顽固派肆意挑衅制造磨擦,关中分区机关由马家堡迁至阳坡头,1940年年底迁往马栏。1941年11月,中共陕西省委机关由照金迁来马栏,中共中央决定将关中分区改由中共陕西省委领导。1943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与关中分委合并,在马栏地区成立了中共关中地委。马栏成为关中地区的政治中心。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圣地延安的前沿哨所,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是西安乃至全国各地仁人志士和军用物资通往延安的重要驿站和红色通道。

    1945年7月,张宗逊指挥爷台山反击战,全歼国民党军3个师,总指挥部 设在马栏的窑洞里。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取得宜川大捷之后,转入外线作战。

    1946年8月中原突围后,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等中原解放区领导人在关中分区地下交通线护送下到达马栏。中共山西省委、河南省委也曾在马栏办公。著名教育家、民盟西北总支部负责人李敷仁在咸阳遭国民党特务枪击,被地下党营救接到马栏养伤,后到达延安。

    马栏还是培养革命人才的摇篮,为了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中共关中分委非常重视苏区的教育事业。1938年4月,延安鲁迅师范学校迁驻马栏(马家堡村),林迪生任校长。1939年7月,鲁师与边区中学合并成立延安师 范学校,后改为陕甘宁边区第一师范学校。在关中分区办学一年多时间,鲁师培养学生300多名。除建立了陕北公学分校外,关中分区还相继建立了陕 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学校、陕甘宁边区荣誉军人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为此,马栏被誉为是“红色摇篮”。

    1949年4月3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关中地委改为中共三原地委。5 月中旬,中共三原地委由马栏移驻三原县城。马栏的革命使命暂告一段落。

(刊载于 2011 年 5 月 30 日 《陕西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