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寅:《清涧飞雪》

来源:  时间: 2017-06-05  阅读量:

清涧,红色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翻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或是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毛主席、党中央领导红军东征时,还是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清涧这块红色的热土和英雄的人民,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毛主席、党中央和清涧人民曾经在此水乳交融、患难与共,用赤诚和生命演出了无比壮丽、无比神奇的一幕,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歌。如果不是你亲身踏上这块热土,幸许你不会知道当年西北最早的武装起义——清涧起义是从这里打响的,著名的《红军东征宣言》是从这里发出的,转战陕北期间“中共中央继续留在陕北”的英明决策也是在这里制定的。尤其使你意想不到的是,毛泽东那首雄视千古、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是在这里诞生的。

  一

  清涧县位于榆林市东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省石楼县隔河相望,北依绥德、子洲,西靠子长,南邻延川。美丽的秀延河一路从子长奔腾而来,到清涧县境内名为清涧河,从延川汇入黄河。

  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使清涧河在清涧县城形成两岸青山相对出,中间碧水向东流的奇特美景。而且河水两岸全是青一色的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石板。石板在清澈见底的河水的冲刷映衬下,别有一番风韵,成为青一色的溪涧,故名“清涧”。

  清涧县盛产石板,这种石板面光质坚,有薄有厚,当地人用石板铺地、盖房、建窑,用石板做成石桌、石床、石凳、锅盖和各种各样的工艺美术品,既实用又好看,成为清涧独有的特产,名闻遐迩。清涧石板和米脂婆姨、绥德汉子、子长县瓦窑堡的煤炭一起成为陕北人的骄傲: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清涧是陕北革命老区。自古为陕北重镇、秦晋咽喉、交通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担任鄜州判官、清涧城知的北宋名将种世衡在西夏李元昊大举进犯延安时,向宋廷建议:“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左可致河东之粟,右可固延安之势,北可图银夏之旧。有是三利。”

  宽州是唐代所设的州,在今清涧县境内。于是,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任命种世衡出任监督修建清涧城。由此可见,清涧城的重要战略地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不久,红色的火种便传到陕北,传到清涧。

  1921年底,为反对帝国主义召开太平洋会议,在著名爱国人士、榆林中学校长杜斌承的支持下,榆林中学就罢课三天。当时还在这里读书的民族英雄谢子长就组织学生集会,历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滔天罪行,心中产生了急切地踏上寻求救国救民革命道路的强烈愿望。

  此后谢子长告别榆林中学,回到家乡安定县创办学校和民团,担任团总。后来又赴革命烈焰熊熊燃烧的京津地区,在此结识了陕西旅京学生中的共产党员白超然、白志诚、白志强、李波涛和北京地区党的负责人刘伯庄等人,阅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进步书籍,积极参与了京津地区党的活动,并在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谢子长奉命回到陕北,他利用友人、共产党员李象九和陕北军阀井岳秀部下石谦旅长的关系,当了连长。李象九由连长晋升为营长。在谢子长的帮助下,为李象九营从榆林中学、绥德第四师范等地招收了一批共产党员、进步学生和贫苦农民,使部队面貌大为改观。期间,谢子长还多次邀请李子洲、杨明轩等共产党人到连队宣讲革命道理。并且在石谦部队秘密发展了阎红彦、雷恩钧等一批共产党员,建立了党的特别支部,使石谦本人也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对共产党的一些革命行动和主张表示理解。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时间一长,井岳秀对石谦部队的“赤化”问题有所觉察。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举起了武装斗争的革命大旗。革命烈火开始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使国民党反动派惶恐不安。这年8月的一天,井岳秀这个老狐狸借为自己祝寿之机,将石谦从清涧诱骗至榆林,借石谦酒后返回住处之机,派刺客对其下了毒手。井岳秀和石谦都是蒲城老乡,石谦平时对井岳秀顶礼膜拜,尽职尽责,十分卖力。石谦遇害的消息传回清涧,舆论哗然。心毒手辣的井岳秀立即任命他的心腹、反动营长康子祥代理旅长。并下令让李象九营从清涧开赴延安,准备改变为骑兵团。命令谢子长连从安定开赴宜川接防。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显然,井岳秀是想借整编换防之机,调虎离山,将这两支“赤化”的队伍逐个瓦解清除,以解心中大患。

  岂能坐以待毙?谢子长、李象九、唐澍等同志立即召开党的会议,研究对策,并根据省委指示,成立了陕北军事委员会,由唐澍任书记,谢子长、李象九、白乐亭任委员,进行武装起义。

  10月10日夜晚,陕北大地秋风瑟瑟,黑夜漆漆,黄河水不时地掀起汹涌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准备参加起义的共产党员和战士们一个个心潮澎湃,摩拳擦掌,严阵以待。夜深人静时,随着李象九一声令下,“呯!呯!呯!”几声清脆的枪声划破了清涧城寂静的夜空,在一片“为石谦旅长报仇”的口号声中,开始了武装起义。

  起义部队按照预先的计划,割断了电话线,在街道两旁张贴标语,缴获了井岳秀部下高双城私贩的数万两鸦片和驮骡40匹,于次日清晨撤离清涧县城,向宜川进发。当天下午抵达延川县城,会合了这里的一个连。13日,起义部队乘胜前进,攻入延长县城,将守敌一个营又两个连缴械,然后继续南下。

  在此同时,驻守宜川的李瑞成也率领三个连宣布起义,与敌代旅长康子祥展开激战。正在这时,我清涧起义部队赶到,康子祥寡不敌众,带领百余人狼狈逃窜。清涧、延川、宜川三路起义队伍在此胜利会师,起义部队很快发展到1700余人,有长短枪1000余支。

  清涧起义一声枪响,使国民党反动派和陕北军阀井岳秀惊恐万状,他们随即调兵遣将,用尽浑身解数,向起义部队扑来。后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部队思想不够统一而告败。但是,清涧起义是南昌起义之后,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西北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的一次大胆尝试,沉重地打击和削弱了国民党军阀在陕北的反动统治,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使共产党人得到了锻炼,培养了一批干部,激发了广大民众、进步力量参与革命武装斗争的热情,犹如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对陕北地区的红色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壮大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也为第二年五六月间的渭华起义奠定了基础。

(撰稿:李敬寅  陕西省委宣传部原副巡视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中国作协会员  统稿:汤彦宜)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