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洲(1892~1929),名登瀛,笔名逸民,陕西绥德人,陕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17 年春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五四运动中,担任北京大学学生会干事,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等斗争,不久加入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3 年,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大毕业后,李子洲先后在三原渭北中学及榆林中学教书。1924 年5 月间,接任省立第四师范校长。他指导学生阅读《向导》、《中国青年》、《共进》等进步书刊,成立学生会,出版《陕北青年》杂志,引导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他相继指导和派人帮助在榆林、延安等地建立党团组织,选派刘志丹等一批党团员进黄埔军校学习军事政治,派党团员到陕北军阀部队做兵运工作,发展了百余名官兵加入了中共党团组织,为这支部队后来发动清涧起义打下了组织基础。他还派出党团员和学生到绥德、榆林等地帮助成立农民协会,组织工会,建立妇女协进会,开展群众运动。
1926 年12 月,奉调到西安参加筹建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和改组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的工作。1927 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部长。2月,出任西安中山学院副院长兼总务长。
1927 年2 月,中共陕甘区执行委员会在西安成立,李子洲任执委委员,分管组织工作。7月,中央撤销陕甘区委,成立陕西省委,李子洲为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受组织委派,他代表省委到武汉向党中央汇报请示工作,接受了张太雷代表中央对陕西工作的指示。返回陕西后,他向省委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同年9 月,兼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参与了省委对清涧起义、渭华起义的领导决策工作。
1928 年11 月,省委书记潘自力被捕,李子洲代理省委书记。他和战友们认真总结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失败的教训,重新部署全省的革命斗争。1929 年初,由于叛徒出卖,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李子洲和其他负责人先后被捕。在狱中,李子洲坚贞不屈,使国民党反革命派一无所获。狱警、狱吏对其进行了残酷的折磨,使他胃病加重,又因患伤寒引发肺病,身体十分虚弱。难友们劝他用济难会的经费买些滋补药品,他婉言谢绝。通过看守和狱外友好人士的帮助,李子洲给在家乡的妹妹李登岳写信,表示:我不怕死,我一个人牺牲了,还有更多的人活着,将来的社会是光明的,不要为我伤心掉泪。
1929 年6 月18 日,李子洲病逝狱中,时年36 岁。1944 年2 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将1942 年建立的绥西县改为子洲县,以志纪念。1957 年李子洲陵园扩建为绥德革命烈士陵园。
(刊载于 2011 年 4 月 15 日 《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