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1903~1936),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22年,刘志丹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冬,受党指派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秋毕业后,参加国民军联军的西安反围城斗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秘密交通工作。1928年5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起义失败后,于1929年春返回陕北,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后在陕北、陕甘边开展兵运工作。
1931年9月,阎红彦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北,10月下旬,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1932年1月,南梁游击队和晋西游击队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之后,在甘肃省正宁县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刘志丹先后任同盟军副总指挥和陕甘游击队任总指挥,率部转战陕甘边,先后创建了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3年11月后历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北上庆阳、合水,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2月至4月,刘志丹指挥部队八战八捷,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同年5月,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兼任军政干部学校校长。
1935年2月,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一说谢子长)。5月,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率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主力,先后解放了六座县城,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使陕北、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1935年9月,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会师,组成红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0月,参与指挥劳山战役。随后在陕北错误肃反中被逮捕。不久,中共中央到达陕北,迅速纠正了“肃反”错误,刘志丹获释。此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二十八军军长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职。
刘志丹经常教育部队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影响下,西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参加东征战役,在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 日在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刘志丹英勇牺牲,时年33 岁。毛泽东为刘志丹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同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以示纪念。
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当地政府,在志丹县修建了刘志丹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