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修缮保护方案》
座谈会综述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步骤,我省革命遗址保护工作又有新举措。
2016年8月12日上午,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召开,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文物局、省旅游局和延安市发改委、榆林市发改委参加的《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修缮保护方案》座谈会在西安召开。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强主持会议,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余少松、调研员汤彦宜等与会并发言。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部20多万大军对延安实施重点进攻。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开始了“用一个延安换取一个新中国”的转战陕北的历程,直至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前往华北。1947年3月18日-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在陕北转战一年零五天,行程2000余公里,途径12个县(宝塔区、安塞县、延川、子长、清涧、绥德、子洲、靖边、米脂、横山、佳县、吴堡),36个乡镇,42个村,行程2000余里。其中,在延安途经4个县,7个乡镇,7个村;在榆林地区途经8个县,29个乡镇,35个村。驻留过38个村庄(榆林33个,延安5个),时间最短的仅几个小时,最长的达4个多月,其中超过1个月的村庄有4个(王家湾、小河、神泉堡、杨家沟)。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转战陕北一年多的时间里,指挥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战役;先后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中央前委扩大会议、中央工作会议等几次事关全局的重要会议。发表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重要文献;制定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等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部署。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实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为最终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党中央转战陕北是党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承载着陕北人民的历史性贡献,留下的革命旧址是宝贵的红色资源。
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的历史遗存遗迹是陕北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延安是中国革命的红都,是全国红色革命旧址数量最大、分布最广、规格最高的地方。榆林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地区共有纳入县以上文保单位、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495处,其中延安445处,榆林50余处。这其中有6处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处确定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根据中央和省委领导指示精神,2015年10月,省委党史研究室会同延安市委、榆林市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分别由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安庆学、副主任余少松带队,前往榆林、延安实地察看、走访,对党中央、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战斗、生活和召开重要会议的旧址逐一进行详细的调研,进一步摸清了旧址的现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当地党委、政府一起商讨今后如何进一步挖掘、保护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的,形成了《关于党中央转战陕北旧址现状和保护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上报省委。
与此同时,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亦组成调研组,进行了为期近三个月的实地调研,认真听取当地党委、政府对保护、利用转战陕北革命旧址的意见、建议。在充分调研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负责编制了《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修缮保护方案》。为使《方案》既符合历史事实,又切合当今实际,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省发改委在方案起草过程中,多次征求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意见。省委党史研究室还就方案的初稿提出了书面意见。
通过调研,基本掌握了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的底数。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留存的革命旧址共有48处,其中,重要旧址10处,保存保护较好的有7处,需修缮保护的有3处;一般旧址38处,保存相对较好的有10处,保存状况较差的有25处,废毁的有3处。
历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延安、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包括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在内的革命旧址的保护工作。在点多、面广、量大、线长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投入巨额资金,陕北革命旧址保护成效显著。
我省注重挖掘丰富的红色资源,充分发挥革命旧址资政育人的作用。省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经常性地研究解决发展红色旅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组织编制了《陕西省2006-2010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陕西省2011-2015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协调申报,将延安市枣园、杨家岭等,榆林市杨家沟、神泉堡等21个旧址的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专项建设规划,安排中省资金3.5亿元用于旧址的基础设施和保护设施建设。将洛川会议纪念馆、小河会议旧址等10处上报国家,争取纳入国家“十三五”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专项规划。
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目前均由各级文物部门管理,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重要旧址都成立有文管所管理,一般旧址由乡镇专门文物管理人员负责。48处旧址中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其中国保1处、省保8处、市保2处、县保21处。重要旧址修建了纪念馆、陈列馆(室)等展陈设施。杨家沟、小河会议旧址、神泉堡、王家湾等8处旧址原址原貌保护良好,经维修改造,建成纪念馆、陈列馆,实物、图片等展陈资料丰富,成为当地重要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延安三大战役遗址中青化砭战役和蟠龙战役遗址修建了烈士陵园,树立了烈士纪念碑,配套修建了展览室,羊马河战役遗址立有标志碑,已规划建设纪念设施,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短暂居住、影响较小而损毁严重的旧居遗址,树立保护标志碑。部分旧址所在县已制定了旧址保护建设方案,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省发改委根据中省领导的指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广泛听取各相关单位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实地调研基础上形成的《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修缮保护方案》,实事求是地解决了对这一重要革命旧址群的保护利用问题。《方案》的制定工作扎实而细致,《方案》体现了原则性、政策性、专业性、操作性,认真实施这一方案,必将使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利用,为陕西红色资源增加新的亮丽的风景点。
余少松同志在发言中指出,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是延安十三年革命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修缮保护和利用好这一重要革命旧址意义重大。他建议在《方案》的修改完善和实施中应重视以下几点:
一、提高修缮保护和陈列水平,对重要遗址的修缮保护,应当由省发改委等省上部门或更高层面的机构给予指导,对一些雕塑、展陈的设计等要严格把关,力求精心、精细出精品,避免粗制滥造、品位不高的现象。
二、在修缮保护中应 “修旧如旧”。应当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和“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原则,一切修缮和保护都要尊重史实,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一定要以革命旧址为依托,尽可能地保持旧址的原貌。现在留给我们的转战陕北旧址,都是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当时借用的当地老百姓的房屋或窑洞,现在大部分为其后人所继承。因此,对目前由村民居住和所有的旧址的征收一定要慎重,也不宜以利用为由,征收过多旧址附近的房屋和土地。确实需要征收的,也一定要仔细论证。对有村民居住的旧址,建议统筹考虑,比如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对村民所有的旧址,可按历史原貌进行修缮保护,在门口挂牌标示旧址简况,必要时也可专辟展室展示旧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签订保护合同后,明确修缮保护的职责,再交由原主人管理等等。要考虑征收后的成本和长期管理问题,能不征收的尽量不征收或少征收。
三、在抓好硬件的同时,要下大力气做好软件工作,特别要把反映旧址历史的布展工作抓好。硬件和软件要相得益彰。要克服目前在旧址展陈中存在的“一张桌子一张床”的简陋布展现象,要在充分搜集与旧址相关的实物,整理相关史实,丰富展陈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好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增强现场体会感。
四、要整合红色资源,形成集成优势。如对“三战三捷”战场等遗址的保护利用,可集中建馆、集中展陈,建议与国防大学等军事研究、教学机构在当地进行的现地教学相结合,与他们一起共同保护、开发、利用。
五、要确保政治正确,史实无误。目前在我省的一些革命旧址和纪念地的保护利用中,存着在把革命遗址的修缮保护,特别是布展环节,外包给社会上的某些公司来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用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掩盖展陈内容的空虚,历史线索不清,历史细节不准,随意扩充展陈内容等诸多问题。对有些明显的史实错误,党史部门多次提出来也得不到改正。因此,要抱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严把政治关和史实关。要从把好每一处旧址修缮保护方案的论证关、展陈内容的史实关入手,一个细节一个细节逐一把关。要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的要求,发挥党史部门的职能作用,在旧址的历史风貌上特别是展陈的内容等软件建设上把好关。展陈大纲、解说词等应当征求党史部门的意见,进行史实把关,确保史实准确无误。
刘强同志最后做了总结讲话。他说,《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修缮保护方案》基本上体现了中省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修缮保护的要求。会后,要充分吸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下一步的关键是在对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修缮保护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尽可能避免征收村民的房屋、窑洞和土地,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保护后在权责明确的前提下,尽可能交由村民自己管理。
二是要在注重硬件的同时,认真抓好旧址保护利用的软件建设。在《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革命旧址修缮保护方案》中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分工,省委党史研究室要对软件建设负起责任来。
三是旧址的展陈内容必须经省委党史研究室审定,修缮保护工作完成后,由省发改委会同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并参与验收,发挥其对史实问题进行严格把关的功能。
(撰稿:汤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