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是一片红色热土,是陕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大安小组)的初萌地,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核心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强党史研究室立足本职,牢记“党有所需,史有所为”使命,突出主业主责,深入挖掘县域红色资源、精心编纂党史书籍、扎实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全力推进革命遗址场馆建设,全方位开展红色宣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激发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追赶超越激情,全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宁强奠定了坚实精神基础。
一是挖掘资源打基础。党史研究室把党史研究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红色资源挖掘弘扬,逐一深入18个镇办走访红军后代,核准地方红色历史,研究提炼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对全县所有红色遗址遗迹进行考证,在走访中发现了许多具有珍藏价值的书画作品、纪念章、红军证件、老照片等红色遗物,为宁强历史研究和宁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宁强党史干部在巴山苏区探访当事老人
红色资源调查中发现的老红军遗留证件
二是精心编研添动力。近年宁强党史研究室充分发挥党史“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深入挖掘地方党史资料,集中力量精心编纂出版了《中共宁强历史》(一二合卷)《寻找身边好党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汇编》《三泉》(红色特刊3期)《铭记》《宁羌魂》等一批地方党史书籍,详实记述发生在宁强大地的革命斗争、军民情缘、英雄壮举。给全县干部群众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动员和激励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振奋精神、为全面实现脱贫增添动力。
宁强党史研究室近两年编篡书籍
宁强党史研究室免费赠送书籍
三是大力宣传鼓干劲。宁强党史研究室通过调研了解到农村存在很多有脚有手、身强力壮的 “精神贫困户”, 他们没理想、懒惰,存在等、靠、要思想,针对这种现状对症下药,结合业务工作走进村、社区开展讲党课、讲党史、党史展、免费赠送党史书籍等党史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典型红色事迹引导广大农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鼓足干劲战胜贫困。
宁强党史研究室进村开展党史展
宁强党史研究室进村讲党史
四是红色阵地助脱贫 。县党史研究室围绕 “旅游兴县”战略认真调研,全面考证全县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撰写《宁强红色旅游开发利用的思考及建议》专题报告《宁强信息》(第17期)上刊发,并选择保护较好的革命遗址命名了全县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为宁强开发红色旅游浇铸灵魂,并积极向汉中市党史研究室争取资金60万元,将陕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大安小组遗址及创始人陈锦章烈士故居进行重建布展。还为4A景区青木川红色陈列馆的布展审核把脉,这两处红色阵地建成后将填补宁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空白,壮大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在建中的陈锦章烈士故居
宁强党史研究室主任指导青木川红色纪念馆建设
五是狠抓帮扶争模范。宁强党史研究室不仅仅停留在从业务上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还把帮扶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来抓,去年接到县委帮扶任务后,立即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工作队到帮扶村开展工作,工作队用了近25天深入农户摸底调查,召开群众会议评议,张榜公示后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为每个扶贫户建立了档案资料,落实了帮扶对象。并结合村情、户情制定了帮扶规划,硬化到户道路3公里,在帮扶村建银杏采择园100亩,赠送银杏种子6000斤、鸡苗2000只、优质马铃薯种8000斤,全村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并在村开展银杏、核桃、养鸡、养蜂技术培训,让贫困户用技术主推产业增收,年初经中、省、市层层验收,帮扶的许家坝村率先整村脱贫,76户贫困户走出贫穷。
宁强党史干部入户调查摸底
宁强党史干部组织群众代表召开平困户评议会
宁强党史研究室组织养殖专家进村授课
宁强党史研究室进村开展干果种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