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云:初心不忘 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来源:机关党委  时间: 2017-09-20  阅读量:

任何情况下,人一定要有理想,有信念。习总书记当年插队到梁家河村,一开始他也曾经犹豫过,徘徊过,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他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他坦承:“在上山下乡时,我年龄小,又是被形势所迫下去的。别人下去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老百姓对我印象不好。”但是,经过短暂的彷徨犹豫,他最终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修田筑坝,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赢得了群众真心爱戴。七年后,22岁的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困难中看到希望,甚至把困难看成砺练人的机遇,身处顺境奋勇前进,身处困境不消沉绝望,不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并在实践中努力表现,这是习总书记最让人佩服的地方。

永远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人民的公仆。回忆起知青生活,习总书记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他的锻炼很大,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他获益终生的东西。黄土地中七年的摸爬滚打,让习总书记与基层群众建立了最亲密的联系。他总是自称“普通农民”,而不是“知青”。他曾立下誓言,有朝一日从政一定要为群众办点实事。自上任以来,总书记就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成为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的本质,这一切理念,或许就是从几十年前黄土高原上的梁家河这个小村庄上开始萌芽的。

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有活力,才能干好工作。在梁家河时,习总书记不仅虚心学习,也敢想敢干,使很多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他带领大家修淤地坝、建沼气池、修男女分厕。这种敢为人先、敢想敢干、改革创新的精神,让当年的习总书记带领梁家河的村民改换村颜,也让几十年后习总书记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号召。这种精神同样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努力去具备的,只要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敢想敢干、改革创新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将指日可待。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