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栏革命纪念馆

来源:宣传教育处  时间: 2023-09-15  阅读量:

W020220906526004597536.jpg

▲马栏革命旧址

基地地址: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马栏村

联系电话:029--34422537

马栏革命旧址位于旬邑县马栏镇马栏村。由关中分区党政军机关及中共陕西省工委马栏旧址、习仲勋旧居、马栏七孔桥、关中分区大生产成果展览室、马栏革命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碑、水上剧场、烈士陵园等部分组成,是全国 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景区部分建筑从2007 年开始翻修,于 2011 年 6 月正式对外开放。2011 年,马栏革命纪念馆被团省委命名为陕西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陕西省党史教育基地,被咸阳市命名为廉政教育基地。

关中分区党政军机关及中共陕西省委马栏旧址 现存窑洞 375 孔。

1941 年底,关中分区机关迁到马栏镇马栏村,先是住在群众家中,后相继开挖了 300 多孔窑洞。1942  12 月,中共西北中央局决定将中共陕西省委与中共关中分委合并为中共关中地方委员会,统一领导关中分区和陕西国统区党的工作。1943  1 月,中共关中地委成立,机关仍驻马栏镇,并设立统一战线工作部,领导原中共陕西省委所辖国统区党的工作。1946  1 月,为进一步恢复和加强陕西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做好统战工作,中共陕西省工作委员会成立,工委机关驻旬邑县马栏镇。

1949 年 4 月,中共关中地委改为中共三原地委,关中分区至此完成了其12 年的历史使命。其间,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工委、中共关中地委领导分区军民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抗日救亡运动、人民支前运动,领导关中国统区工作,发展了生产和贸易,满足了革命根据地发展和军民所需; 建立了广泛的统战关系,策动了众多武装起义,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把马栏建设成了关中分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习仲勋、汪锋、张仲良、赵伯平、高锦纯、张德生、文年生、王世泰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长期工作和战斗过。习仲勋同志更是在旬邑马栏等地工作战斗长达 7 年之久,在马栏的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2003 年9 月,该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栏七孔桥 1942 年至 1944 年,为了解决交通困难、方便物资运输、打通关中分区与延安的通道,关中分区组织马栏军民人拉、肩扛采集石料, 在马栏河上建起了一座七孔石桥。全桥长 55.8 米,高 5 米,采用古代石拱桥的建造方法,桥墩中间大两头小,以减少流水对桥梁的冲击。该桥是沟通旬邑、铜川的主要公路桥梁。1977 年补修桥面时,加宽 1 米,增筑了栏杆。1986 年再次维修,增设了两边人行道及钢管栏杆。马栏七孔桥是目前旬邑境内保存年代最久、较为完整的石拱桥,也是关中分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克服严重物资困难、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经济封锁、使西安及全国各地的人员和军用物资通往延安的红色通道。2003  9 月, 该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中分区大生产成果展览室 1942 年,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边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规模的生产劳动。关中分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 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及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成立了生产委员会,并规定党政机关每人种地 6 亩,学校每人2 亩。在大生产运动中,习仲勋、霍维德等分区领导模范带头,一马当先, 上山开荒,对群众鼓舞很大。到 1944 年,分区军民共计开荒 36.28 万亩, 在马栏相继建成了红军医院、被服厂、修鞋厂、仓库,兴建了大礼堂、小会议室、工字房和七孔石桥,边区城乡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展现生产成果,中共关中地委在新修的工字房内举办了军民大生产成果展览。2003  9 月,展览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栏革命纪念馆 建成于 2009 年,建筑面积 3600 平方米,二层全框架结构。馆内共展出图片 800 多幅,实物 600 多件,采用图片、实物、人物雕塑、浮雕、硅胶人物、场景复原、泥塑及电子书、电动地图、幻影成像等声光电子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关中特区、关中分区革命史实,再现了习仲勋、汪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马栏革命烈士陵园 距离马栏镇马栏村东南约 2 公里。建于 1955 年,这里安葬着 1934 年以来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在旬邑马栏地区的 88 名革命烈士。陵园南北长约 45 米,东西宽约 35 米,占地面积约 1500 平方米。烈士墓封土呈圆丘形,坐东面西,底径 3—5 米,封土高 1—1.5 米,呈东西向排列,共 4 排。1958 年,旬邑县人民政府将马栏革命烈士陵园 20 名烈士的遗骨迁至旬邑县烈士陵园,马栏革命烈士陵园现安葬无名烈士68 名。马栏革命烈士陵园现已成为旬邑县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实践基地, 是对广大党员以及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