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印记】抗战时期的延安国际友人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 2020-09-04  阅读量: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有600余名国际友人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直接参加了抗战相关工作。当时活动最频繁、影响最大的国际友人,是在陕北的外国新闻记者和作家。为收集我党领导的抗战信息,掌握中国抗战的真实情况,宋庆龄将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人介绍到陕北。这些记者写出了诸如《红星照耀中国》等一系列著作和报道,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使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中国的希望在中国共产党,每每见诸中外媒体,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践行、执政绩效和精神面貌。

在中国反日本法西斯的战场上还活跃着一批外国医务工作者。黎巴嫩血统的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马海德)是最早进入陕甘宁根据地的外国医生。1936年夏,他和斯诺在苏区进行4个月的访问后参加了红军,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顾问。1938年3月底,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生、共产党员白求恩,率领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援华医疗队到达延安。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因在河北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手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转为败血症而牺牲。朱德总司令通令全军哀悼,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号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1939年2月,由队长爱德、副队长卓克以及队员柯棣、巴苏、木克5人组织的印度援华医疗队,乘坐自己的救护车携带63箱药品和器械到达延安。为了表达援华抗战的决心,他们一致决定在每个人的姓氏后加一个“华”字。爱德华、柯棣华、巴苏华被派往拐峁八路军医院从事医疗工作,卓克华和木克华到八路军卫生学校从事教学工作。8个月后,柯棣华和巴苏华去了山西前线。留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柯棣华被任命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兼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12月,柯棣华因积劳成疾病逝,年仅32岁。1942年到达延安的苏联医生安德烈·阿洛夫,热情为边区军民治病,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模范医务工作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使骄横一时的日本侵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合作抗战,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共识。埃文斯·卡尔逊上尉是美国驻华使馆海军参赞,也是罗斯福总统派驻中国的秘密观察员。1938年4月卡尔逊到达延安,拜访毛泽东、张闻天、萧劲光等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人,观看延安军民的军事训练,访问了一些机关学校和群众团体,拍摄了许多照片,1940年在美国出版了《中国的双星》《中国陆军》两本书,真实地记录了在中国各战场的考察情况。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以美军上校戴维·包瑞德为组长的美军观察组长驻延安。美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约翰·谢伟思、雷蒙德卢登、约翰·戴维斯为政治顾问,其间,观察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陆续写成大量的军事政治报道,上报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和美国国务院,推动中国政治潮流向达成联合政府的方向发展,抑制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内战的企图,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尽管国际友人来华的背景各不相同,他们通过实地观察向外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战业绩,为抗战最后胜利贡献了力量。国际友人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战的“延安故事”,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颂。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孙都兴)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