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杨:应当遵循的道德“高线”和不能触碰的纪律“底线”

来源:  时间: 2016-01-05  阅读量:

应当遵循的道德“高线”和不能触碰的纪律“底线”

  ——学习《准则》、《条例》心得体会

  研究三处党支部  王 杨

 

  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党管党的实践成果转化为道德和纪律要求,分别确立党员应当遵循的道德“高线”和不能触碰的纪律“底线”,德法相依,相辅而行。两项法规一正一反、相互配套,《廉洁自律准则》共8条、281字,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党纪处分条例》共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12月8日,研究三处支部召开支部会议,对《条例》和《准则》进行了集中学习。在原原本本念原文、一字不漏抄笔记、认认真真答试卷的基础上,大家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并上报机关党委。现就学习两项法规,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是《准则》覆盖所有中共党员,管理不留死角。此前,《准则》的全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很明显,主要针对的是党员领导干部。此次修订后,名称变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所针对的对象覆盖了全体党员,也就是说,普通党员也被纳入到了《准则》的覆盖范围。长期以来,总有些人以为我又不是大领导,只是8700多万党员中小小的一个,哪里会管到我?这种侥幸心理和“小官巨腐”的产生不能说没有关系。从近年查的案件来看,小官巨贪的案例很是普遍,被群众戏称为“虎蝇”。这种“小官”身份与巨额贪污数字之间的强烈反差,最为百姓所痛恨,也最为社会所关注。

  二是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国共产党从当年非常弱小的一个党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严格的纪律和规矩。比如,党指挥枪的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方针,“四个服从”的纪律,请示报告制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党中央定了的事,党组织定了的事,党员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内部渠道去反映,但是前提必须服从,任何党员都不允许公开反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苏联改革后期,曾刮起了一股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列宁、斯大林及其时代成就的政治歪风。这股歪风一再冲击着党的纪律和原则底线,严重削弱苏共中央的政治威信和战斗力,这种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终致苏共垮台。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也出现了污蔑否定党的历史、领袖和伟大成就的历史虚无主义苗头,一定要高度警惕,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一个重要原因和指向所在。我们每个党员都必须牢记入党誓词,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承诺。

  三是史上最严党纪。新修订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突出更严更精更细。新《条例》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作为“负面清单”,强调他律,重在立规。这把突出政党特色、党纪特色和体现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成果的“党纪戒尺”,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六大纪律”,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无疑,“最严党纪”彰显了我党与时俱进完善党内法规,切实解决管党治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准则》和《条例》体现了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既是为全体党员制定的行为规范,也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以上就是近期关于《条例》《准则》的粗浅认识,还很不到位。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于《条例》和《准则》的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尤其是作为从事党史工作的党员干部,更要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规范言行、指导实践,把严守党纪党规作为对党忠诚的重要检验,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为发挥党史工作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