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陕西省青年中共党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已于9月5日截稿,经省委党史研究室与省委党校、省社科联、团省委组织省内党史专家对符合要求的162篇参选论文评审并经核查重复率,评选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2篇。现将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2025年10月21日至10月27日。请社会各界监督,如有异议,请拨打监督电话:(029)63907719。
一等奖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的 重要贡献 | 刘欣然 | 西安财经大学 |
延安时期毛泽东胸怀天下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 杨江南 | 西北大学 |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传承发扬 照金精神 | 李 倩 | 中共铜川市委党校 |
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移难民 垦殖体系的创立与调整 | 靳小勇 李嘉昕 | 西安交通大学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筑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探析 | 张婧阳 王 淼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二等奖
新中国成立初期汉中地区宣传贯彻婚姻法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基于《南郑报》相关宣传文本的分析 | 张海军 | 中共汉中市委 党史研究室 |
西安事变与两个统一战线的内在逻辑及当代启示——基于多方互动视角的思考 | 李 婧 | 西安事变纪念馆 |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阐释与传承弘扬 路径探析 | 马 俊 | 西北大学 |
历史明镜:青年大学生如何树立 正确党史观 | 乌 兰 | 陕西师范大学 |
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成果研究 | 李 兵 | 西安科技大学 |
比较视域下西安八办统战工作的历史特质及其当代启示——基于全国 “八办”比较的西安实践研究 | 杨 迪 | 中共西安市 新城区委党校 |
互动博弈:交通大学西迁教职工 配偶工作随调问题研究 | 陈 红 | 中共陕西省委 党史研究室 |
三等奖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巩固团结 宣传的实践及现实启示—— 基于《新华日报》相关报道的考察 | 范海龙 | 陕西师范大学 |
“两个结合”视域下延安时期党的 廉政文化建设路线及其当代传承研究 | 李 逸 | 西安科技大学 |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构筑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探析 | 张颖喆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从秘密联络到精神地标:长柞工委的组织建设与群众动员经验研究 | 陈嘉乐 | 中共西安市 长安区委党校 |
1947年党中央毛主席留驻陕北的 条件分析与历史意义 | 杨盼盼 | 中共子长市委党校 |
从落脚点到策源地:洛南在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的历史地位与精神传承 | 韩笑笑 | 中共洛南县委党校 |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 历史贡献与当代启示 | 赵 欣 全家悦 | 西北工业大学 |
中共中央西北局时期西安城市建设的 早期探索 | 裴 欣 | 西安工业大学 |
中国共产党围绕时代主题推进 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题演进与基本经验 | 田廷广 武 玮 程亦祺 | 西安音乐学院 |
继承·转化·发扬: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结合的探索与贡献 | 刘赫然 | 中共延安市 宝塔区委党校 |
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与中国共产党 革命话语建构研究 | 范增利 | 西京学院 |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局落实和执行 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考察 | 马秦飞 | 中共延安市委 党史研究室 |